机器人偶像时代诞生?从日本偶像文化来看“U”

   2017-02-21 中国机器人网佚名8280
核心提示:  最近,日本石黑研究室、日本视频网站NICONICO动画母公司Dwango和日本Parco百货公司强势推出的美女机器人AndroIDOL U被媒体,

 


  最近,日本石黑研究室、日本视频网站NICONICO动画母公司Dwango和日本Parco百货公司强势推出的美女机器人——AndroIDOL U被媒体,尤其是日本媒体推往了风头浪尖。可能在国内对这个机器人的关注度并不算高,但是在日本,这位“美女”的出现简直引爆了偶像圈!

 

  虽然每个人的审美是不一样的,对于这位女性机器人是否是美女我先不作讨论。但是既然她被作为偶像来面对大众,那么我们这里就没必要去讨论长相问题了。对于“偶像”,“机器人”这2个关键词,我们来好好理解理解,日本人到底在想什么?我们中国人该如何看待未来可能随时降临的“另类偶像”呢?

 

  虽然我说了从日本偶像文化角度来看这位“美女”,不过,请允许我先从我们中国人的一般角度来稍微说几句。在国内,机器人美女这种话题其实已经屡见不鲜了,因为我们可以经常从荧幕或者网络上看到很多“机器人美女”。尤其是前段时间被炒的沸沸扬扬的性爱机器人,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讲,比起去关注这个美女机器人是不是偶像,他们更关心这个机器人到底漂亮不漂亮,是不是他们心目中的美女,能做点什么,能不能啪……我搞不懂到底是在对待机器人上国内网友比较“务实”,还是说根本就不关心这种机器人能不能成为“偶像”呢?
 

 

  那么接下来我继续说说中国人怎么看待“偶像”的。偶像这个词其实在古代就已经出现,而当时偶像的意思仅仅是指非人的雕塑啊,人偶之类的,后来进入现代后,经由某些著名文艺学家,偶像这个词就开始特指那些在某些领域比较出众(尤其是文娱圈内),受到大众欢迎的人。所以在国内一说到偶像,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那些天皇巨星,小鲜肉,大美女什么的。这些偶像通常享有盛名且包装靓丽,并且有比较固定的狂热粉丝群体。
 

 

  国内的情况我就暂时说这些,我们来看看日本的情况吧。其实,在日本,对偶像的崇拜狂热感和国内比较,乍一看还挺相似的。恩,我觉得是国内和日本有点像吧。那么日本有什么更特别的地方呢?偶像真正意义上在日本亮相其实归功于1971年当时的一个电视节目《Star诞生》,偶像这个概念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日本人的心中。至今为止,偶像的交替换代让人目不暇接。对于日本人来讲,偶像的存在意义在于贩卖梦想。多年来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种比较成型的偶像文化,对于粉丝也有粉丝文化。这已经不是我们国内的这种散沙性质的凑热闹了,日本人可以说把偶像还有粉丝的关系产生的各种事情往极致上靠拢。无论是作为偶像的人也好,还是崇拜那些人的群体也好。已经是各自独立又紧密相连的两大部件了。偶像的齿轮和粉丝的齿轮,无论谁在转动,另一边肯定会随之一起转。这在国内是很少看到的吧,虽然国内的那些巨星偶像们也是为了粉丝牺牲了不少,但是还不至于做到日本那样。所以国内的偶像就仅仅只能算是明星吧,因为这些明星虽然因为粉丝的存在日常是有影响的,但是他们不为粉丝而活,他们可以有自己的生活。而这些明星的日常绯闻之类的东西,虽然可能极大的冲击部分粉丝群体,但是本质上,这些粉丝并无法去撼动明星的生活。所以做中国的明星还算幸福,因为他们至少不会担心粉丝们把他给搞死。
 

 

  日本的偶像可就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了,我想国内很多人都知道日本的偶像少女团体AKB48吧!这可是红透半边天的偶像组合了。这群青春少女带给了无数人美好的梦想,那么……在聚光灯背后,这些少女们的生活又是怎么样的呢?其实,日子并不好过。下海,被砍伤,剃光头,谈恋爱也被下放走……因为在日本,作为粉丝们心目中最神圣的偶像,他们是必须完美无缺,不能背叛粉丝的。虽然在日本作为偶像并没有国内成为受人追捧的明星条件那么苛刻,有的日本偶像估计连歌都唱不好,但是真的踏进了偶像神坛后可真不是一般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去接受的。因为对于偶像来讲,他们面对的粉丝才叫神吧!而粉丝那边,恩……我觉得称呼这些粉丝叫信徒比较合适,他们的意志是绝对的,因为偶像存在的目的从本质来讲就是圈钱+圈粉丝+圈更多的钱。得罪了几个偶像可能不要紧,得罪了信徒那就要山崩地裂了。所以在日本,偶像团体的什么握手会啊签名会啊车轮战一般的演唱会,还有为了保持新鲜度的不停新旧血液的替换等……这些现象是屡见不鲜的。

 

  说了那么多人类偶像,是时候开始进入主题,把偶像的主题从人类身上移开了。当然,关于非人类偶像,国内的情况暂时还没什么好谈的,我们直接看日本。
 

 

  众所周知,日本是个二次元文化极度繁盛的国度,自然会有脱离人类本体产生的虚拟偶像。但是虚拟偶像受限于技术和表现形式,在日本的起步也是在上个世纪末了。90年代可以说是上世纪在各项科技技术上爆发的时期。互联网的兴起,CG技术的越趋成熟,大众硬件的提升,各种媒体的推波助澜,虚拟偶像首先在动画产业和游戏产业开始展露端倪。例如被捧为传世神作的《新世纪福音战士》中的冰冷型女神绫波丽,很多赛车游戏玩家熟悉的永濑丽子,让人铭记至今的《寄生前夜》中的阿雅……不过这些虚拟女性角色的存在在当时与其称之为虚拟偶像,不如说是虚拟情人吧。而产生价值的主体,主要还是在于作品本身,并没有独立把虚拟形象分割出来用商业模式来运营。
 

 

  但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后,虚拟偶像在日本开始迅速抬头,早期有《偶像大师》,在2005年推出,至今依旧是常青树,其运营模式有点类似类似AKB48。2010年的《lovelive》更是一炮打响,响遍大江南北,没错,在国内的宅群体里,几乎没有人不知道《lovelive》的大名,而其动画也被引进国内,当时也是掀起了轩然大波。这类动画已经不限于一般的动画的宣传和周边贩卖了,粉丝们的狂热已经让人感受到动画与现实颠倒的错觉。不过真正的让虚拟偶像走上舞台的,还是2007年出现的VOCALOID的初音未来。
 

 

  初音未来在国内为人熟知的时候,已经超越了一款音频软件卡通形象的存在。一首甩葱歌让这位双马尾少女瞬间红遍中国的网络。在国内如此,那更不用去怀疑其在日本的偶像地位了。2010年在日本举办了一场以初音未来为主角的演唱会,自此,一个在现实不存在的女性形象开始在现实舞台大放异彩。2011年,在日本东京举办的初音未来感谢祭上,第一次使用了全息技术。2012年,初音未来来到了中国上海,国内的粉丝们亲身体验到了虚拟偶像的魅力。而当时的空前盛况甚至超越了普通国内明星的演唱会。直至今日,VOCALOID麾下的各种虚拟偶像形象已经开始“侵略”全世界的舞台,在国内还有为中国度身打造的“洛天依”。看到如此巨大商机的国内电视台也倾力推出了我们国产的虚拟偶像“东方栀子”,遗憾的是其形象与日本的初音未来过于相似,遭到了各种非议,被迫停止开发。
 

 

  虚拟偶像如此红火,其实和日本在二次元文化和偶像文化的双重组合拳的重击脱不开关系。不得不佩服他们能把什么产业都努力往文化上靠的精神。而机器人产业在日本也是风生水起,抛开工业机器人不讲,这些噱头十足的机器人女性的出现可以说在他们本国人眼中丝毫不会感到意外。因为以女性机器人为主角的各种文化作品在日本是层出不穷的,当愿望已经有了雏形并展现在世人面前时,比起惊叹她的美丽或者她的超高智慧,也许日本人感受到更多的是满足感吧?
 

 

  这位机器人偶像就像我刚才说的那样,只是个噱头而已。也许让她参加访谈节目会很有趣,但是要像大型舞台上的初音未来那样又唱又跳,活力满点的调动现场气氛可能还要差好远好远。但是,这是机器人偶像尝试性的第一步吧?也许,在未来的哪一天,你带着自己的孩子或者孙子去看机器人演唱会的时候,会饶有兴趣的给他们介绍这位永远22岁的机器人偶像始祖也说不定呢?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