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经济走势预测

   2017-02-07 北京时间佚名2390
核心提示:  正从缓中趋稳步入稳中求进进程的中国经济,会在宏观政策避免大刺激之2017年交出怎样的答卷?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2017年中国
  正从“缓中趋稳”步入“稳中求进”进程的中国经济,会在宏观政策避免大刺激之2017年交出怎样的答卷?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2017年中国经济走势预测:
 
  20位首席经济学家中,逾六成受访者持悲观态度,认为经济增速将回落。这就像一个悖论,经济呈回暖迹象,但囿于内外部经济形势与政策环境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经济增速或低于往年。
 
  GDP全年增速6.7%,四季度6.8%!1月20日,2016年成绩单甫出,市场哗然: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贡献率达33.2% ,居世界首位。按照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的话说,中国GDP近年来首次走出一条略微上扬的微笑曲线。换言之,前低后高——在去年调研问卷中,仅两成受访者判断如此走势曲线;但6.7%GDP增速与八成经济学家的“6.5%-7%”预判不谋而合。这也昭示中国经济底部企稳。
 
  在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看来,如果说,2016,央行的货币政策在“稳增长”和“去杠杆”之间左右平衡的话,那么2017,去杠杆无疑是主旋律。
 
  “高杠杆”之外,更多经济学家认为,“信用债、贫富差距、房地产深度调整、企业创新与盈利不强”乃中国最大潜在经济风险;而“美国经济逐渐向好”,即贸易政策变数则是影响全球经济发展的最大因素。
 
  如此,也许可以用“增速回落、高杠杆、信用债风险、国企混改、温和通胀”等关键词勾画2017年宏观经济。
 
  怎一个“稳中求进”
 
  有别往年,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说,2016年中国经济运行中的亮点和转折点,即PPI和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数据由负转正。这来之不易的经济向好信号亦打开了2017年增长曲线的想象空间。
 
  刚刚过去的2016年,中国经济用数据走出了一条“缓中趋稳”之路径——前三季度GDP均为6.7%,姚景源称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速5年来持续下行的趋势开始趋于平稳。步入2017,中国经济的主基调则是“稳中求进”。这其中,尽管2016年12月官方制造业PMI(51.4%)与非官方制造业PMI(54.5%)环比双双下滑,但其均为年内次高点,因治霾停产拖累生产所致。
 
  正如问卷中,九成经济学家预测2017年上半年PMI值在50%~52%之间,对比2016的调查结果——逾五成经济学家预测2016年上半年PMI值为49%~50%之间。认为PMI值在50%以下的观点仅占一成。这昭示市场对经济走势较过去略显乐观。
 
  果然,65%的受访者认为,2017年CPI上涨2%-2.5%,而2016年的这个调查结果之观点仅两成;上涨2%以下的观点逾两成。这说明经济学家的通涨预期有所回升。
 
  诚然,2017年中国经济已明确稳中求进的政策目标。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认为,虽然经济增长仍面临下行压力,但只要能在“降税费、补短板、关僵尸、破垄断”等方面做出实质性的举动,维持6.5%的GDP增长仍有希望。如此预判几乎成共识。问卷中,55%的受访者认为,GDP增速不会超过6.5%,逾四成观点认为,增长在6.5%-6.7%之间。换言之,呈现增长“大于”和“小于6.5%”两大阵营,且差距不大。
 
  而2016年的调查结果是,八成经济学家认为2016年的GDP增长率在6.5%-7%之间;两成观点称低于6.5%。如此预测,看似略偏悲观,实则中性。
 
  此外,与2016年相比,就2017年企业获得贷款的难易程度来说,逾五成受访者认为“比较难”;“比较容易”的观点占三成;还有三位经济学家称“非常难”。而2017年中小企业获得资金的成本方面,“走高”观点占六成,“持平”的看法占35% 。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而言,逾四成受访者认为,贬值5%以上;五成经济学家称,贬值3%—5%。贬值3%以内的观点占一成。仅1位受访者认为“升值”。
 
  在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学家朱海斌看来,2017年和2016年可能不太一样的是,人民币对美元的双边汇率可能会出现一些双边波动,取决于美元的走势。
 
  事实上,就在人民币破“7”关口,步入2017年的人民币汇率不贬反升,年内升值近1%。1月20日中间价报6.8693;与之相关,美元指数100.81,年内跌幅1.54%。
 
  而全年货币政策走向来看,观点甚为一致,九成经济学家认为中性偏紧,仅一成受访者给出“适度宽松”的判断。存款准备金方面,45%的观点认为不调整,下调两次和一次的观点分别为:35%与29%。降息而言,20位经济学家均认为不可能,但会通过MLF、PSL等工具管理流动性。
 
  不妨再看看人民币资产房地产的表现。问卷中,逾五成人认为2017年一线城市房价上涨10%以内,逾四成人判断下跌,仅一成人认为上涨10%以上。
 
  至此,上述调查结果也许不足以描述或判断2017年中国经济可能的现实走势,其是否会完成预期中的触底?但可以预见的是,“财政积极、货币稳健”宏观政策框架之下,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趋大,金融风险日趋叠加;怎一个“稳中求进”了得。
 
  潜在风险趋深
 
  其实,在十大中国当前面临的潜在经济风险多选题中,五成受访者认为是“房地产深度调整”,其与“民营企业萎缩”权重一致。
 
  从高至低来看,高杠杆居位第一,占比70%;其他依次是:“信用债风险”、“贫富差距”、“房地产深度调整”、“地方债务处理”、“企业创新和盈利能力不强”、“影子银行”、“资本外流”的观点占比分别为:58.82%、52.94%、50%、47%、40%、35%、30%;“大宗商品价格疯涨与汇率贬值”均为23.53%。
 
  回眸2016年,在此经济风险选项中,最让经济学家们担忧的是“高杠杆”与“资本外流失控”,占比均为53%。其他依次是“企业创新和盈利能力”、“地方债务处理”、信用债风险、汇率大幅贬值、“贫富差距”等占比四成左右;“房地产深度调整”、“通缩”、“民营企业萎缩”均占比26%。
 
  走过2016,变与不变之间,2017中国经济的潜在风险不容小觑。“高杠杆与信用债风险”乃经济学家们掐指算来——两件最为头疼的事。
 
  可谓高杠杆挥之不去,信用风险逾演逾烈:从2015年的27%到2016年的40%,再至2017年的58.82%;受访者对贫富差距担忧还在加剧,由2016年的四成上升至2017年的52.94%;对“房地产深度调整”的担忧更甚,由去年的26%飙升至目前的50%。
 
  这一年到底发生了啥?按照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的话说,传统刺激强弩之末,增长下滑趋势加剧;依赖房地产投资已独木难支。尽管2016年四季度GDP增速达6.8%,但研究讨论后,李迅雷发现投资、消费和出口数据不如公布总量数据那么乐观,这也意味着2017年经济下行压力会更大。
 
  如此,风险日趋显性,改革呼声渐强。“2017年中国改革的着重点将在哪些领域”(多选题)中,八成观点认为是“国企混改”;“财税体制”与“金融监管改革”的观点均占65%;“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及淘汰钢铁、煤炭过剩产能”的观点均占四成;“加强环保产业发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观点”分别占45%、40%、35%。
 
  而2016年的此项结果中是:“淘汰钢铁、煤炭过剩产能”的观点最高占86.6%;逾六成受访者认为是“财税体制”与“国企混革”。
 
  换言之,一年已逝,改革攻坚战逾发艰巨。
 
  放眼世界,就“2017,影响全球经济发展的最大因素”选项而言,五成受访者认为是“美国经济逐渐向好”,即与之相关的贸易政策变数潜在或直接伤害。四成观点认为是“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整体增长放缓”,还有17%的经济学家选择“石油等大宗商品的价格重拾升势”。
 
  李迅雷就认为,未来中国外贸情况最大的不确定性来自于美国,特朗普新政中的基建投资计划将扩大美国内需,但贸易保护政策或对以中国为首经济体的出口贸易有所损害。
 
  这与2016年的调查结果大相径庭。去年问卷中,73%的受访者表示,影响全球经济发展最大的因素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整体增长放缓”;其次是“欧洲、日本弱复苏”,仅1人认为是“美国经济逐渐向好”。
 
  综上,面对可能比2016年更为严峻的2017年宏观形势及政策环境,跨过通缩、滞涨等担忧之后,防泡沫、致力于“稳中求进”的中国经济——在去杠杆之路上注定充满波折。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