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机器换人”加油提挡 今年完成100条智能制造示范线建设

   2017-01-18 东莞阳光网佚名10380
核心提示:  继去年东莞两会之后 机器换人再度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要完成100条智能制造示范线建设 机器换人将撬动技改融资20亿元以上
   继去年东莞“两会”之后 “机器换人”再度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要完成100条智能制造示范线建设 “机器换人”将撬动技改融资20亿元以上

 

  “加快‘机器换人’和智能化改造,不断提高东莞制造的自动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这是市委副书记、市长梁维东在刚刚结束的东莞“两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内容。继去年东莞“两会”之后,“机器换人”再度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并明确提出,东莞今年要完善“机器换人”资金管理,用好省、市融资租赁资金,撬动技改融资20亿元以上。

 

  这意味着,作为制造业名城,东莞的“机器换人”今年将提速。

 

  委员建言

 

  “东莞可以在职业学院以及有能力培养师资的企业设立多个教学基地,把企业现有的相关专业的工程师组织起来进行专业训练,培养这个领域的老师,再让这些老师回到自己的企业批量将有潜力的员工培养成适合企业的技能型员工,这样就能快速解决目前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领域技能型人才的短缺问题。”

 

  ——市政协委员蒋淑军

 

  “由市级财政出资设立工程师基金,对企业工程师进行补贴。同时出台相关政策,对工科类专业人员来莞企业工作都给予工程师补贴,企业承担行业标准工资,政府按类别发放补贴;把企业工程师人数作为企业考核的一个辅助指标,鼓励企业多招用工程师。”

 

  ——市政协委员黎小艳

 

  规划 2020年建成两三个工业机器人产业园

 

  今年的东莞“两会”刚刚结束,政府工作报告中,“机器换人”被多次提及:在今后5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中,将深入实施“东莞制造2025”战略,加快“机器换人”和智能化改造,不断提高东莞制造的自动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

 

  “机器换人”在去年的东莞“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被提到,当时提出“着力建设中国机器人产业先行市”,鼓励重点行业开展“机器换人”应用示范,为企业提供全流程解决方案。

 


 

  今年的“机器换人”和智能化改造中,将完成100条示范线建设,完善“机器换人”资金管理,用好省、市融资租赁资金,撬动技改融资20亿元以上。引进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推动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产值增长20%以上。办好智博会与科技合作周,积极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东莞制造2025”战略,即抓住传统产业“机器换人”的机遇,研制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专用制造装备。深化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建设,培育和引进工业机器人和3D打印设备的研发企业、系统集成商和设备服务商,通过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加快形成覆盖本体、关键零部件、应用、系统集成、服务等环节的机器人产业集群,力争到2020年建成2~3个工业机器人产业园和10个智能装备特色产业基地,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30%。

 

  现状 “机器换人”在汽车、家具、电子业表现突出

 

  从2014年开始,东莞连续3年每年安排2亿元预算资金,资助企业利用先进自动化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去年1月,市政府出台“一号文”,力争5年内完成“机器换人”项目2000个。市经信局的数据显示,2014年9月~2016年10月,全市“机器换人”专项资金申报项目共1485个,申报项目完成后预计劳动生产率平均提高1.7倍,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11.1%,用工需求也将相应减少8.7万人。

 

  东莞市松庆智能自动化科技公司市场部副总经理唐杰告诉记者,目前“机器换人”在汽车、家具及电子行业表现比较突出。松山湖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销售手机系列连接器、屏蔽件的企业,在已有四五百台机器人的基础上,还计划增设2000台,投入高达4亿元。

 

  专注精密构件制造的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正推进智能化改造,建设无人工厂。这家企业的客户包括三星、亚马逊、索尼、中兴、华为等企业,预计项目正式投入运行后生产效率将提高20%,运营成本降低20%。

 

  业内人士举例说,家具行业的切割打磨灰尘很大,压铸、焊接、喷漆等工序都对人体伤害较大,“机器换人”可以把劳动力从恶劣的环境中解放出来。

 

  出路

 

  加紧培养“动脑又动手”的人才

 

  “机器换人”后,设计、制造、销售机器人等现代化、自动化设备的企业对高技能员工的需求会大幅提升,对工人素质、技能的要求也会大幅提升,企业需要大批“既能动脑又能动手”的新型人才。

 

  东莞某人才市场的专业人士表示,虽然企业对于“机器换人”专业人才的需求逐年增长,但人才的培养却相对滞后,机器人工程师缺口相当大。目前这类人才主要有3种来源:一是引进工业机器人本体公司专业技术人员到企业实体教学培养相关人才;二是企业与专业职业培训机构进行订单式培养,在培训机构进行理论和实操培训后,送往机器人研发基地或机器人本体公司进行实习后定向向企业输送人才;第三种是来自各大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专业的毕业生。但进入企业后需要通过专业培训才能初步达到上岗要求,而且要经过一定的工作年限才能真正适应该类岗位的需求。

 

  在今年的东莞“两会”上,有政协委员在提案中也把关注点放在“机器换人”的人才问题上。

 

  市政协委员蒋淑军在提案中称,根据东莞本土某知名人才市场提供的数据,去年该平台发布的机器人相关职位数相当于2015年的3倍左右。他认为,虽然东莞有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和东莞技师学院为代表的学校开始开设相关专业培养人才,但从专业设置到招生再到培养就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且培养的数量非常有限,难以满足企业需求,东莞要保持智能制造发展的优势和强大后劲,就必须解决这个领域的人才问题。

 

  市政协委员黄启标和王公愚在提案《关于深入推进“机器换人”战略、促进东莞先进制造业突飞猛进发展的几点建议》中也分析称,企业不愿掏钱去培养普通员工的技能,宁愿高薪另聘,同时又缺乏相关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员工去提升自己的技能。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