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开展海岛可再生能源评估
立足我国海岛可再生能源资源状况及能源供给保障需求,开展海岛可再生能源资源调查与评估,建立资源潜在开发量和技术开发量空间分析方法。开展多能互补电站微观选址、海岛遮挡影响评估及环境对电站发电效率影响评估等关键技术研究,形成海岛可再生能源精细化评估体系,建设海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信息平台,为海岛开发提供技术保障。
2.发展适应海岛环境的技术及装备
结合海岛特殊的自然环境,开发百千瓦级模块化波浪能、潮流能、风能和太阳能发电装备,攻克独立微网系统实时优化调度、耐受海岛环境的微网设备等关键技术,为海岛可再生能源开发提供技术保障。
3.开展海岛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补示范
结合“生态岛礁”工程,优选5个以上海岛,开展海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示范工作,建设多能互补示范电站,结合电站的建设,积累海岛可再生能源独立电力系统运营管理经验,探索海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模式,为海岛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开发打下基础。
(三)实施海洋能科技创新发展
以“上规模、提效率”为目标,进一步夯实海洋能技术研究基础,加强海洋能原始创新,发展适合我国海洋能资源特点的高效能量转换新技术、新方法,为海洋能持续快速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发展后劲。
1.强化基础研究
进一步发展海洋能资源评估方法和模式,完善海洋能形成机理、资源评价、预报分析、选址设计、环境影响评估理论体系,提高海洋能资源精细化评估水平,为海洋能电站建设提供设计基础。
发展低能流密度资源条件下的高效转换新技术、新方法,重点研发原创性的海洋能发电装置及关键部件;探索温差能、盐差能等海洋能发电及综合利用机理,研发相应的发电原理样机。
发展自主创新的海洋能发电装置实验室仿真技术方法,提升海洋能发电装置设计水平。加强海洋能发电装置海上测试方法及运行状态健康监测技术研究,建立并完善测试评价理论,形成相关测试标准与软件。
2.推动关键技术创新
发展大功率潮流能发电技术,研发单机500千瓦潮流能机组,掌握高效叶片翼形设计、变桨变速控制、双向转换利用等关键技术,为发展大型潮流能机组奠定基础。
开展新一代波浪能发电技术研究,研制单机100千瓦波浪能发电装置,掌握高效能量俘获系统及能量转换系统、恶劣海况下生产保障、锚泊等关键技术,提高系统的冗余度与安全性,为波浪能发电场建设提供有效支撑。
突破50千瓦温差能发电及综合利用关键技术,掌握高效热力循环、低温工质透平、深层冷海水管道敷设、深层冷海水热法淡化与冷站、集成与控制等关键技术,为南海温差能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突破优良海洋藻种的规模化获取和高效培育关键技术,研究海洋藻类等能源植物的高效、低成本能源化转化利用技术与工艺,为规模化开发海洋生物质能奠定基础。
研发深海漂浮式风电机组,探索海上风电和波浪能、潮流能等综合利用,掌握远距离深水大型海上风电场设计、建设及运维等关键技术,推进深海风电发展。
3.构建技术创新体系
充分发挥企业在海洋能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鼓励建设海洋能国家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全面提升企业创新动力,增强海洋能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培育一批海洋能龙头骨干企业和专业化中小企业。依托具有创新优势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创建海洋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实验室。
推进政产学研用创紧密结合,构筑海洋能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推进建立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联盟,充分发挥海洋能学会、协会及产业联盟等社会组织在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深化产学研用创、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的紧密合作,促进海洋能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深度融合。鼓励海洋创新创业孵化平台、产业基地园区支持海洋能技术转化和装备产业化。
(四)夯实海洋能发展基础
在海洋能资源普查及部分重点区资源详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海洋能资源精细化调查与评估,加快海洋能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健全海洋能开发利用标准体系,夯实我国海洋能发展基础。
1.开展南海及海岛区域资源评估
针对南海海洋能资源开发的需求,结合遥感资料、海洋站实测资料、数值模拟等多种手段,开展波浪能、温差能和风能资源评估和选划工作,摸清南海海洋能资源基本现状;重点开展七个海岛的海洋能资源现场勘察与评估工作,为海洋能电站设计提供依据。
根据渤、黄、东海海区海岛开发的需要,选择部分优先开发的海岛,开展海洋能资源现场勘察和评估工作,研究海洋能电站对周边海洋环境的影响,为海岛海洋能规模化开发利用提供服务。
2.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平台
针对海洋能装备试验验证、工程设计、装备制造、海上测试、海上施工及运维等需求,建设海上试验、实验室模拟、资源数据平台相结合的国家海洋能公共服务平台,适时建设国家海洋能试验场,支撑海洋能技术工程化应用。
3.加强标准体系建设
健全海洋能开发利用标准体系,统筹推进海洋能技术、标准、产业协同创新。开展海洋能资源勘查和电站选址,海洋能转换设备设计与制造,海洋能发电装置室内及海上试验与测试、海上施工及运行维护等标准制定。鼓励制定海洋能团体和企业标准。利用海上试验场和海洋环境模拟实验室建立海洋能标准验证平台。推进国际标准向国内标准转化,支持我国企业、联盟和社会团体参与和主导国际海洋能标准研制,推动中国海洋能标准走出去。参照国内外可再生能源检测认证体系,逐步建立我国海洋能发电装置检测认证体系。
(五)加强海洋能开放合作发展
积极引入全球创新资源,鼓励技术引进与合作开发,促进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构建国际合作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