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要入侵人类饭碗?杞人忧天还是近在眼前
人类难道真要被机器人抢饭碗?
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到底是好是坏,人类在未来难道真的要跟机器人抢工作吗?如果人工智能要侵犯人类的就业的话,制造业可能会首当其冲。对基础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言,人工智能的出现有可能会掀起一场“机器换人”的高潮。以浙江省为例,从2013年起,机器人已经替代了200万的产业工人的工作。而在美国,无人驾驶技术成熟以后,美国将有约350万卡车司机面临失业。日本由于老龄化严重加上总人口持续下降,出现用工荒,为此,不少企业被迫加速研发机器人技术,引进机器人替代部分劳动力。为解决日本妇产科医生人数不足的问题,早稻田大学次世代机器人学研究机构(Future Robotics Organization)甚至研发了一款远程孕检机器,可以通过远程操控为孕妇做B超检查。
波尔州立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2000年至2010年,有560万个美国制造业岗位消失,几乎十分之九是因为自动化,而非贸易。情况还可能更糟:咨询公司麦肯锡估计,随着自动化模式扩大到服务业,在目前由人类完成的工作中,有45%可能会实现自动化。这相当于数以百万计的就业岗位和2万亿美元的年薪。
对于重复劳动 机器人先天拥有优势
世界经济论坛预测,2022年伐木工需求量将减少至12%,农民将减少19%,邮递员会减少28%,大量简单重复劳动将被机器人替代。伴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更愿意选择效率更高的机器人来削减成本,提高收益。
机器人在未来替代人类的工作并非异想天开,相比起人类,机器人至少有以下的好处:
1.机器人不用发工资,也不用考虑任何福利待遇,最大限度地节省了金钱;
2.机器人工作起来可以二十四小时不间断,不用休息,最大限度地节省了时间;
3.机器人不会有情绪,就算给它们施加再大的压力,也不会像某代工厂的员工被逼到跳楼,最大限度地节省了精力;
4.机器人工作起来准确度极高,能够为企业带来更高的收益;
5.机器人不存在工种局限性,只要设置好了程序,任何危险的、繁重的工作都能轻松胜任。
以上所陈列的还仅仅是机器人在一些基础性和重复性的工作上面的优点,但是有外媒称,最近几年的科技突破,使机器人逐渐能够模仿人的思维。因此,机器人也拥有了从事知识性和服务性工作的能力,而不再只是局限于工厂流水线和事务性质的工作。
总有工作是机器人做不了的
但是那些需要与人类打交道的工作,还是需要人来做。医疗、教育、照顾老人和孩子等诸如此类的工作,仍然需要人类的参与。“这些领域中,人类的同情心是很重要的,因此受到的冲击会比那些不需要人类感情的领域要小”,国家科学院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局的首席科学家Herb Lin说道。
实际上,我们也不必过于担忧。从工业时代到来之初,就总有人担心因技术而造成失业的问题。不过到今天,从事现代工业以及相关岗位的人数比早期要多得多,也未出现岗位被填满的现象。
机器人能力的提升是科技进步的产物,在一些岗位上使用机器人可以促使人类接受更多的知识,从而将宝贵的时间成本投入到更高级的事业中。在机器人能力提升的时代,人类应该做的就是提升自身的能力,用有限的时间从事更有意义的事情,这也有利于推动社会更加快速地向前发展,从而使人类得到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