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会取代人吗

   2017-01-09 中青在线佚名6390
核心提示:  伴随着Master狂胜人类旗手以及百度人工智能机器人在人脸识别领域战胜《最强大脑》选手,人工智能机器人会否在未来大规模取代
   伴随着Master狂胜人类旗手以及百度人工智能机器人在人脸识别领域战胜《最强大脑》选手,人工智能机器人会否在未来大规模取代人类工作岗位的争论再起。而今天发布的一份关于未来就业的报告预测,中国目前55%-77%的就业在未来会由于技能含量低而被技术取代,但新制造不会缩减反而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20年后,数字经济带来的就业规模将超过4亿。

 

  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在今天召开的第二届新经济智库大会上发布了这份名为《迈向2035:4亿数字经济就业的未来》的报告。报告认为,机器智能化并不能完全取代人,而是部分取代并提升效率。同时不可避免的是,未被机器取代的就业机会将更新其技能要求——在智能机器和数字技术尚无法发挥的领域产生价值:如高技术性、灵活处理和解决问题。

 


 

  因此,掌握综合化的不易被数字技术所取代的技能及素质的就业者,将享有更广泛的职业发展空间,而争夺此类人才也势必会成为下一轮“人才争夺战”的重中之重。世界银行也曾有类似推论:“劳动者能掌握利用技术的技能,就会提高生产率与薪酬;如果不能提高技能,他们就不得不竞争低水平岗位”。

 

  报告重点研究了新零售、泛娱乐、新金融、新制造等四类数字经济就业场景。报告提出,新零售使传统零售店从商品陈列展示的定位升级为创造消费体验和个性化实体服务,也倒逼线下服务人员的岗位转型——那些没有专业技能或特殊销售知识的问询导购类店员将被触屏大屏幕、移动APP及导购机器人取代(当成本低于人工且带来更佳体验时)。

 

  传统营销岗位面临技能的革新——精准、点对点的“双向互动”数字化营销取代了传统电视广告、平面广告等“单向传播”模式,这就需要就业人群深谙数据时代的广告推广模式和营销之道。部分自行拓展线下渠道(而非运用资本合作手段)的电商企业也会对传统零售的门店运营、招商拓展等就业机会产生需求。更重要的是,无论是线上亦或线下企业,都会对理解全渠道运作模式的人才青睐有加。

 

  数字技术的发展为中国制造带来了向新制造转型的契机。 智能工厂的变革将首先影响低技术门槛的基础操作工的就业机会。但受益于新制造中的智能机器应用于每个制造子行业,智能机械制造业将迎来繁荣,并带来规模化就业。同时,智能家居产业也将在硬件、超级应用、云平台、数据领域催生就业。

 

  与此同时,机器智能化及平台就业使就业者的身体素质、所处地域不再构成制约,不论是身处偏远地区的个人还是小型化组织都将无差别地接入全球性的工作机会。例如Upwork、猪八戒网等自由就业平台使远程工作成为可能,并帮助发展中国家低成本技能的劳动力获得来自发达国家的工作任务,由此将带来全球化的广泛协同和对劳动者的一视同仁。

 

  报告认为,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将对就业生态带来革命性改变。它将从三个方面给就业生态带来颠覆性影响:第一,数字技术广泛融入各行各业,深入改变传统行业的商业逻辑和运行方式。第二,数字技术使新的组织内外协作模式顺畅运行,并更契合业务诉求。第三,数字技术对人类劳动的可替代力越来越强,“数字原住民”将拥有新的数字时代工作价值观。

 

  中国作为拥有世界第一网民规模的国家,呈现出了发展迅猛的特点,并推动中国社会全面进步。

 

  BCG通过e-GDP指标,以货币价值量化数字经济整体规模,并假设e-GDP中各部分的劳动人口产出率相同,且从2015年后以年均6%的增速增长,以此计算带动的就业规模。根据测算,2035年中国整体数字经济规模接近16万亿美元,数字经济渗透率48%,总就业容量达4.15亿。报告以中国大型电商企业代表阿里巴巴为例,假设其2035年创造就业占中国数字经济整体就业比例与2015年相同,预计2035年创造国内就业1.12亿。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