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与应用双轮驱动 机器人“黑科技”强势霸屏
2016年是机器人产业爆发的一年,各种机器人产品层出不穷,机器人竞争市场越发激烈。这些新品对机器人各细分领域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并对行业的发展方向起到了一定的指引作用。下面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机器人界最新推出的几款“黑科技”产品。
“海虹造”医疗诊断机器人
从2016年底到2017年,中国的人工智能医疗产品也陆续面世,目前行业内涌现了数目可观的医学影像智能识别、医疗大数据挖掘、母婴看护机器人、基因工程人工智能、智能导诊机器人等产品。近日,医疗上市公司海虹控股在海口也预发布了其第一款智能医疗产品,可帮助医生诊断疾病并推荐治疗方案。
在国际上,海虹智能诊断系统的对标产品是IBM沃森机器人,但“海虹造”智能医疗诊断系统的功能比沃森更多,除诊断治疗之外,还可作为医生的专业图书馆、患者自诊断、健康管理、医保备案等工具。海虹公司副总裁上官永强将其定义为诊疗决策辅助工具,即运用医学人工智能技术,为临床医师诊疗全程提供辅助诊断决策和推荐优选治疗方案,同时提供合作专家的临床处理方法和诊治结果,供医师参考借鉴。
巡逻“黑科技”载人双足机器人
据报道,2016年12月27日,一家韩国机器人公司对其新研发的巨型载人双足机器人“Method-2”进行了初步测试。据悉,“Method”是韩泰未来技术公司于2014年启动的一个项目,该公司看中了美国设计师Vitaly Bulgaro的大型载人机器人“Method-1”项目,与其展开进一步合作。而由此衍生的“Method-2”高13英尺(约合3.96米),重逾1.5吨,可直立行走,胸前设有一间可容纳一人的驾驶舱,两支各重达286磅(约合129.73千克)的金属机械臂和手指可模拟驾驶员的动作。
据研发人员介绍,“Method-2”的短期用途有工业室内应用,该机器人的电缆在室内将不会造成问题。此外还包括灾后清理恢复工作,可将机器人的躯干和手臂安装在带有内置式电源的轮式平台上。截至目前,“Method-2”的未来用途仍未明确。它被视为一个综合技术的试验台,允许未来的设计师们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任何类型和尺寸的机器人。
IBM机器人植入型传感器
正常来说我们每个人都会老去,而当我们变成老年人的时候,生活中难免会有各种不便。目前,IBM正联合美国赖斯大学开发一系列特殊的传感器,希望能植入到机器人身上来帮助老年人安全、独立的生活。据了解,安装这些传感器的原型机器人就是IBM的MERA,即使是用原型产品,MERA还是可以通过摄像头来阅读用户的面部表情,依靠传感器来捕捉重要的信号,并且还能够借助基于Watson计算机的语音识别系统,来判断老人什么时候需要帮助。
IBM的高级技术研究员Susann Keohane表示,这项工程主要是想帮助解决,目前全世界所面临的的日益增长的空巢老人无人照顾的难题目前,IBM正在开发的传感器可以监测到老年人日常运动、气味和声音,在通过系统分析来判断老年人是否处在危险的情况下,这样即便没有人照看,老年人也因为有了机器人而不用担心突然发病无人照料的窘境出现。
让机器人拥有自愈能力的新型材料
一谈到自愈超能力,想必很多人第一反应会是《X 战警》里的金刚狼,不过现在,一支科学家团队研制出了一种具有自我修复功能,并且能够弹性伸缩的透明导电材料,可以应用到机器人身上,让它们具备自我修复能力。在之前的研究中,科学家展示了一种类似的可拉伸、透明、的例子电导体,它可以应用到人工肌肉上,但是这个材料很难实现自愈性能。
而更新后的材料可以拉伸至原尺寸的五十倍,并且能够在 24 小时之内完成自我修复,几乎是即可恢复到最初的电学属性。这是史上首款将自我治愈能力和离子导电性、拉伸能力、以及透明性能整合到一起的材料。该材料的一个主要应用,可能会是让软性机器人的人工肌肉变得更加强大,从而能让机器人设计更接近于生物设计,并且易于制造出基于柔软、弹性材料,易损伤且难修复的人造人体组织。不仅如此,具备自我修复能力的机器人也能更好、更快地应用到家政护理行业,帮助照顾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