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制造,大到汽车,小到螺丝刀,它们为什么好,好在哪,并不是所有人都清楚。德国制造的口碑是建立在一个关键而且非常有意思的观点上:不相信人。德国人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即是人都会犯错,都会有误差,特别是在生产环节,这些人引入的负面影响经过流水线的每个环节逐级放大,最终必然会影响产品的品质。
在整个产品的生产工程中,人的因素越多,最终产品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德国人提高品质的思路非常直接,就是在生产环节要动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把人的天然影响降低到最小,把每件事情都分解成机器(或者人像机器一样动作)能够简单执行的。换句话说,就是提高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只要机器能做的,那么在成本合理的范围内,就坚决不让人做。德国制造和中国制造的不同到底在哪儿?
一、流程化
生产流程化的核心目的就是把生产过程切分成非常细小的片段,每个片段都遵循严格的顺序加工,片段之间用自动化的传动装置连接起来,当每个片段简单到不需要人工操作的时候,人工就被机器取代了。说起软件公司,大家都记得微软之类的美国公司,但是做流程软件最成功的却是德国的SAP,他们把企业(甚至非生产型组织)内部所有流程都固化到软件里面,把企业中的每个人都通过软件固化到一个功能,最后完成企业可靠、高效的运作,这就是流程化的威力。
二、可测量性
CarlZeiss在1973年推出的三维测量仪器,精度0.5微米,引发了精细工业生产领域的革命。各种性能优异的测量仪器仪表也是德国人造的比较好。他们希望生产的每个环节都可以精确测量到产品和生产线的各种问题并及时纠正。通过这些测量手段,他们在生产过程中引入了大量的反馈回路来保证生产的产品品质。将产品品质波动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是保证产品品质的重要前提。
再看另外一个例子,德国人的厨房用具比我们中学生的化学实验室里的设备还要多,所有食材都需要精确测量,当然,所有的加工时间和关键环节的加工温度也需要精确测量。
三、自动化
自动化就是把人类不擅长做的、重复易错的工作交给机器人。在德国著名的FraunhoferInstitute工业服务部心目中的未来工厂中,工厂完全是机器自己在生产,而人的作用被形象化为两种:一是做生产规划,下达生产指令;二是给机器打下手,帮助保持生产线高效可靠地运转。
四、职业化
举个例子,有一个德国的老工程师,没有什么学历,从德国的职业教育学校FH毕业后就在机械工程师的岗位上干了三十多年,德国所有核电站的蒸汽轮机都是他负责安装调试的。他在部门里面非常受尊重,而且这种知识经验的积累对于可靠的生产和工程质量来说事关重大。
五、工具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德国人喜欢工具,几乎做每件事情都有专门的工具,所以他们的家中几乎都有工具箱或工具室。他们喜欢自己制造东西,小到孩子的玩具、家中的家居,大到自己的房子。
这就是德国制造,不追求价格,但追求价值;不追求外在,但追求细节;不追求广告,但追求口碑;不追求速度,但追求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