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迅猛,已连续三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但在曲道奎看来,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仍存在很多问题,无论是产业规模还是关键技术,与国际相比都存在很大差距,机器人产业一定要避免高端产业的低端化。
曲道奎表示,当前,全球都处在技术变革的前夜,机器人也面临着产业的升级换代问题,传统机器人更多是“机器设备”,未来机器人也要“心灵手巧”,向人的方向发展,主要是“软”的方面,如感知系统、交互能力、环境识别等等,这些都属于人工智能的范畴。
“过去的机器人更多的是缺心少脑,只是体现一个力量的范畴,现在更多的向智慧、智能方向发展。”曲道奎说,从这个层面讲,过去的减速器、伺服电机等将不再是机器人的核心部件,取而代之的将是感知系统,在这方面,中国要提早布局。
宁波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院长甘中学此前也表示,目前大多数工业机器人都是单臂机器人,没有手,更没有像人一样的智慧,它们只能在一些结构化的环境中工作,在线传感能力也比较差。“现在机器换人只达到30%,70%的工作机器人还不能完成,要发展中国制造2025,必须发展心灵手巧的双臂机器人和多臂机器人。”
甘中学认为,“心灵”是机器人要发展逻辑思维,提高判断、学习和决策能力,“手巧”是要开发机器人的柔性运动。“心灵手巧”的机器人既是一个智能终端、一个网络控制器,同时还是能够决策、服务的云制造平台。
就中国机器人产业低水平重复,机器人产业园遍地开花问题,曲道奎认为,由于机器人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容易一哄而上,从而导致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在这方面,需要国家、地方政府和企业三方面协同合作,企业竞争有市场可以调节,最怕的是地方政府太热衷,盲目发展。
“国家层面,要加强顶层设计,通过制定标准、检验、认证等体制、机制方面将不好的产能淘汰掉,同时将国家优势资源集中起来,不像过去那样撒芝麻盐,补贴那些没有持续发展能力的企业;地方政府方面,由于机器人对人才、技术和资本要求都非常高,地方政府要充分衡量是否具有区位优势,适合发展哪类或产业链条上哪段,而不是盲目跟风、简单同质发展;企业要根据自己的特色,把钱用在刀刃上,真心爱护、敬畏机器人生态环境,否则真的会重蹈风能、太阳能等的覆辙。”曲道奎强调。
就此问题,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兼秘书长宋晓刚也呼吁,要尽快完善机器人行业的标准认证体系,同时加快国家检测评估中心建设,开展第三方检测认证工作,从政府层面出台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设立黑名单制和白名单制,从多个方面来保证机器人产业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