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17市场:国产机器人崛起之路需缓步慢行

   2016-12-15 中国智能制造网佚名5730
核心提示: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不断深入和国际制造业中心向中国的转移,我国的机器人市场会进一步加大,市场扩展的速度也会进一步提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不断深入和国际制造业中心向中国的转移,我国的机器人市场会进一步加大,市场扩展的速度也会进一步提高。展望2017年,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有哪些板块需重点关注?

 

  展望2017市场:国产机器人崛起之路需缓步慢行

 

  随着我国自动化步伐的加快,智能化生产中工业机器人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十二五”规划中,国家已经把工业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装备的重要部分,各地也陆续出台相关政策。由此来看,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与国家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型相契合,这也是机器人产业何以在如此短的时间取得如此亮眼的发展成果的重要原因之一。2016已接近尾声,展望2017年,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有哪些板块需重点关注?

 

  系统集成优势明显

 

  随着中国工业企业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机器人自动化线的市场也会越来越大,并且逐渐成为自动化生产线的主要方式。再加上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不断深入和国际制造业中心向中国的转移,我国的机器人市场会进一步加大,市场扩展的速度也会进一步提高。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的工业机器人需求国,市场发展稳定,汽车及其零部件制造仍然是工业机器人的主要应用领域。但国产机器人要在市场饱和之前,把质量、功能、可靠性、操作易用性做上去,同时还要把成本降下来,这既要跟时间赛跑,还要加快资源整合。

 


 

  机器人最近几年一直都是投资的热点,而在工业机器人领域,我国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系统集成方面。当前,我国80%的机器人企业都集中在系统集成领域,并随着专用设备和电气元件等的价格逐年下调,国内企业凭性价比和服务优势逐渐形成进口替代,市场份额稳步上升,现在已经占据了一半的市场。根据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预测,2020年机器人本体市场规模可达276亿元左右,集成系统市场规模则有望接近830亿元,未来五年年均增速可达20%。

 

  伺服系统基础研性究缺失

 

  工业机器人的快速增长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伺服电机市场的发展。但目前的国产工业机器市场中,85%的伺服电机是外资品牌,而本土企业,大多数仍处于研制试验阶段,几乎没有工业化的工业机器人伺服电机。当前的国产伺服普遍存在较长且外观粗糙、信号接插件的可靠性饱受诟病、高精度编码器严重依赖进口等问题。这导致了国产伺服在一些高档的应用上不行,尤其是在轻载桌面型机器人上。

 

  目前国内的伺服电机OEM厂家根据市场份额,大多是仿制日系伺服电机设计,功率多在3kw以内,以中小功率为多。而5.5-15kw的中大功率伺服没有,导致有些设备上的应用,由于没有一台大功率的伺服电机和驱动配套,而被迫放弃掉整个系统。另外,我国伺服供应商是做电机的做电机、做编码器的做编码器、做驱动的做驱动,没有协同联合,导致伺服电机和驱动系统整体性能难以做好。并且国内的伺服系统缺失基础性研究,包括绝对值编码器技术、高端电机的产业化制造技术、生产工艺的突破、性能指标的实用性验证和考核标准的制定。这些都需要机器人行业的核心零部件企业去完善。

 

  易用性成发展新难题

 

  近日联合国发布报告显示,未来,在发展中国家中,2/3的劳动力将被机器人取代。不可否认,在制造业中,机器人已经被广泛使用,但是它们依然有造价昂贵、编程困难的问题。对于大部分业务来说,机器人还排不上用场。由此可以看出,当前全球的机器人产业还处于起步,它需要在成本和易用性上有很大的提升才能真正的走向主流市场。

 

  虽然目前我国的机器人的成本曲线正在下降,估计工业机器人的成本在未来十年内会下降一半。随着未来相关技术的不断成熟,成本问题将不再成为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但翻过了成本这座山,又迎来了机器人易用性这条河,并且提升机器人的易用性这一点比降低研发成本更难。工业机器人没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它们只能依靠新程序来学习新任务,这种缺陷就限制了工业机器人在可预测的和明确的任务中的应用。

 

  总体来看,我国机器人产业在核心技术上、在关键零部件上,与国际一流水平是有差距的。国外品牌占据了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60%以上的份额;至于六轴以上的多关节机器人,国外品牌占据的市场份额甚至更大,超过了80%。

 

  目前国内除了少数以组装为主的中日合资的机器人公司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机器人尚停留在高校或科研单位组织的零星生产,未能形成气候。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数字化制造技术与移动互联网之间创新融合步伐的不断加快,全球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正呈现出新的态势。可以确定的是,机器人将是未来发展趋势,但目前想要大量普及起来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国产机器人崛起之路不易,且行且珍惜。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