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过打印1:1的模型,将患者体内真实的情况呈现出来,进行手术模拟,能极大降低手术风险
2、麦递途已和全国上百家医院建立了联合实验室,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第一次接触到3D打印技术时,金鑫感觉“非常震撼”。
当时,他所在的一家跨国医疗器械企业买了一台3D打印设备,只要是能设计出来的东西,无论结构多复杂,都能打印出来。有段时间,他甚至逢人就感慨,“这技术真好。”在医疗领域从业十五年,金鑫见过各种各样的患者,也深知手术的风险,“家里装修房子不满意可以重来,但在病人身上动手术,是没有第二次机会的”。
3D打印出的大脑模型
在他看来,医疗行业是3D打印技术落地的最好领域之一。通过这项新技术,他们可以打印1:1的模型,将患者体内真实的情况呈现出来,进行手术模拟,确定最佳方案后再进行手术,能极大降低手术风险;同时,3D打印技术可以实现个性化手术工具定制,标准化植入以及个性化植入的加工。
2015年1月,金鑫辞去收入颇丰的外企工作,拉上医疗行业的几位志同道合的伙伴,开始全力打造麦递途——一家提供医学3D打印整体解决方案的平台。
金鑫告诉小饭桌,目前麦递途已经和全国上百家医院建立了联合实验室。融资方面,他们在11月初完成了由晨兴创投领投的数千万A轮融资。此前,他们曾获得来自普华资本的天使轮融资。
一年半打通所有环节
从临床医学毕业后,金鑫做过几年医生,后来进入骨科植入领域工作了十来年。3D打印技术刚出来时,他意识到这项新技术在医疗领域肯定会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面对高昂的技术、设备、材料、人才等成本,实现这一落地并不容易。
直到2014年下半年,他注意到3D打印技术提升到了一定水平,同时价格又下降了不少。“从技术创新和市场价格的角度看,我们觉得这件事不再是海市蜃楼,而是有了实施和推广的可能。”金鑫认为,创业的时机已经到来。
麦递途提供的临床解决方案
他把3D打印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分成六个层次:第一个是医用模型,可以用于术前规划、医患沟通等;第二个是个性化手术工具的定制;第三个是植入类产品;第四个是具有部分生物活性的产品;第五个层次的产品能临时部分替代人体器官的功能;第六个层次的产品则可以取代某些人体器官。
金鑫介绍,目前第一到第三层次的应用基本可以实现,第四层次正在摸索阶段,而最后两个层次还处于科研阶段。2015年年初,他拉上几位志同道合的伙伴,开始全力打造3D打印整体解决方案平台。
不过,项目刚起步,他们就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3D打印软件极其昂贵。
如果用国外进口的正版软件,光一张光盘就要花费近100万元,而且每年还有高昂的使用费。一番犹豫后,金鑫和团队成员最终决定,自己开发这个软件。3D打印软件对专业要求极其高,软件工程师既要懂大数据分析,又要懂图形图像处理,因此光找人就特别困难。对此,他们花了将近一年半的时间来才啃下软件开发这块硬骨头。
麦递途在2016COA国际学术大会展出
金鑫介绍,在硬件设备和原材料层面上,他们也选择自己生产,并聘请了材料学专家,确保打印出来的模型符合医用要求和特性;政策法规层面上,他们的核心成员来自上海药监局,以及多位器械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专家。
此外,3D打印软件需要专业工程师来配合使用,为此他们培养了一批医学工程学领域的工程师。
这意味着关于3D打印的所有环节都已打通。“我们是一家集软件生产、硬件生产、原材料生产,以及临床工程技术应用服务于一体的公司。”金鑫说。
向海外市场扩张
2016年年初,完成整个产品的闭环操作后,麦递途很快获得来自普华资本的天使轮融资。11月初,麦递途又完成了由晨兴资本领投的A轮融资。
金鑫介绍,麦递途当前主要的商业模式是为医院提供整套的3D打印技术解决方案,这套方案包含硬件设备、软件和材料的研发、以及工程师的培训。
他承认,目前他们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并没有达到顶尖水平:“硬件设备上,我们肯定不是全世界最好的;软件上,我们也没有牛逼到花一年时间就把别人十几年的工作都做完。”
不过,他认为麦递途核心竞争力在于打通了所有的环节。“全世界又做设备又做软件的公司凤毛麟角。”金鑫表示,如果有医院要建3D打印实验室,几家公司同时去投标,他们能以低于对方几倍的价格中标。
金鑫透露,现在他和团队还不打算考虑盈利,“再往下的技术研发是非常烧钱的事,因此短期内公司的帐面不可能实现盈利。我们希望能做出一点成绩,而不仅仅是做一个挣钱的东西。”
金鑫告诉小饭桌,从明年开始,他们将进军海外市场,和国外有代表性的大医院进行合作。“在医疗器械领域,我们又一次和全球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这是让每一个医械从业者都兴奋的事情。”
总的来说
这家医疗器械企业集3D打印硬件设备、打印软件、原材料以及3D医学工程学应用服务于一体,其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构成其核心竞争力。不过,目前3D打印植入体的审批在国内还需要政策上的突破,这也是麦递途未来发展面临的一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