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领工人最危险:机器人或造成大量失业

   2016-12-10 佚名4980
核心提示:  2014年,德勤公司委托牛津大学做过的一项研究指出,未来20年,英国有1/3的工作将可能被机器人取代,如简单的重复性加工处理和
   2014年,德勤公司委托牛津大学做过的一项研究指出,未来20年,英国有1/3的工作将可能被机器人取代,如简单的重复性加工处理和文秘,年薪3万英镑的工作职位被取代的概率是年薪10万英镑职位的5倍。

 

  从2001年开始,英国的图书馆工作人员、书记员、与推销相关的职业、旅行社和秘书等职位已经减少了40%以上。同时,职场也出现了一些近10年前闻所未闻的职位,比如说社交媒体实习生、数据科学家和减肥操教练等都是全球从业人数增长最快的职业。另外,研究显示英国40%的工作职位属于低风险或者是无风险,不必担心被机器人抢走,这些工作包括金融服务、电脑、工程技术、艺术、媒体和医疗保健行业的工作。英国相当大一部分从业人员已经在从事高技术工作,不会轻易被机器人取代。

 


 

  机器替代人,不是一个假命题,是一种正常现象。自从机器被发明以来,被证明机器的劳动效率远远超过人类,“机器换人”这种现象就一直在发生,丝毫没有停止过。由于技术在不断进步,机器人在技术手段和功能上更胜过机器,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快捷、智能,所以机器人替代人也将长期持续下去。那么,机器人是否会造成大规模的失业呢?

 

  各个国家的工业化基础不一样,“机器换人”的程度也不完全一样。由于早就完成了工业化革命,英国自动化水平整体还是比较高的。但是,英国的工业规模已经很小了,大的工业企业则更少,一部分小的工业企业可能选择自动化程度比较高的机器,不一定是大规模选择机器人。无论是英国还是其他国家,科技含量越低的工种越容易被淘汰。而我国的情况则完全不一样,“机器换人”这项工作整体上才刚刚启动,集中爆发还没有完全开始。但是,随着我国科技化水平不断提高,劳动力素质不断提升,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会被机器人替代,低技术含量的工种将会被取代。

 

  一方面,我们拥有规模非常庞大的传统制造业,为了提高单位能效,应对环境污染,会淘汰一大批落后产能,进行全面的技术改造,新改造的工厂将大量使用机器人等自动化装备。另一方面,在大力发展新兴技术和新兴产业过程中,机器人等自动化装备将会得到广泛应用。同时,我国即将进入老龄化社会,劳动力短缺现象将越来越严重。

 


 

  从我国“机器换人”的情况来看,不会造成大量劳动力失业。由于机器人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在研发、生产、销售、配套服务等各个环节自然会诞生一批新的工作岗位。而每一次行业大的洗牌都会淘汰一批传统的落后的产能,扶持一批新兴产业崛起,部分劳动力的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都将发生改变,也是一次又一次劳动力队伍正常的更新换代。我国每年有700万大学生毕业,标志着一大批有一定文化素质和一定科技水平的人才充实到经济建设中,这些年轻的大学生已经不再满足于到传统产业去做一名普通的产业工人。当前,全国上下正在深入推进的“创新创业创客”浪潮将为更多有识之士提供各种舞台。

 

  于有专家担忧机器人的普及是否会给非洲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失业,我想这是一个很明显的假命题。我们知道非洲大部分地区的经济基础非常差,不仅工业落后,服务业和农业也非常落后。一方面,非洲购买大量的机器人干什么?非洲没有像样的制造业,而机器人的发展总是与当地工业化发展相适应的。为什么我国最近几年机器人的市场需求才开始起来,是因为我国工业化进入中后期以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迫切需要机器人的广泛参与。而非洲的工业化还没有开始,缺乏必要的产业基础,也缺乏机器人市场需求。一方面,非洲拥有大量的劳动力,不存在劳动力短缺;另一方面,非洲的经济很落后,根本没有这个实力去大量购买机器人。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动化和机器人的进展将对世界最贫穷国家产生最大破坏效果,埃塞俄比亚85%的工作岗位面临被剥夺的危险。美国花旗银行和英国牛津大学马丁学院的一项研究显示,尼泊尔、柬埔寨、中国、孟加拉国和危地马拉等国家面临最严重的“过早去工业化”风险。“国家的收入水平和易受自动化影响的程度之间,存在着强烈的负相关性。”牛津大学马丁学院技术与就业项目联席主任卡尔·贝内迪克特·弗雷(CarlBenediktFrey)说。而这一研究结果发表一周前,世界经济论坛(WEF)表示,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和其他技术变革的发展到2020年将造成全球逾500万人失业。

 

  对于美国花旗银行和英国牛津大学马丁学院这项研究,我并不这么认为。首先,工业化发展是一个从初期到中期再到后期的漫长过程,任何一个国家在没有任何工业化基础的情况下就直接跃升到工业化中后期或工业化后期是不可能的,不仅仅是产业基础的问题,还需要有熟练的产业工人。工业化的每一个阶段都具有不同的目的和意义,每个阶段都将诞生该阶段的产业工人。中国从改革开放开始才真正进入工业化,30多年来,中国工业规模已经跃居全球第一,但是中国的工业化才仅仅进入中后期,而这个时期才是大量传统产业集聚并转型升级的阶段。这个阶段并不是过早去工业化的阶段,这是外界的误读。当前正是机器人快速发展的阶段,大量的生产加工需要被以机器人为核心的自动化生产线替代,“机器换人”在中国才刚刚开始。

 

  今天,中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是“去工业化”,而是正常的产业升级换代。即使这个阶段之后,中国的工业规模仍然可能是全球最大。埃塞俄比亚、尼泊尔、柬埔寨、孟加拉国和危地马拉等国家的情况则大不一样,有些基本还没有工业化,没有产业基础,经济非常落后,他们购买机器人干什么?市场需求在哪里?他们与中国不是一个等量关系……

 

  关于在世界经济论坛期间,部分专家担忧“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和其他技术发展到2020年将造成全球逾500万人失业”的问题,我觉得没有他们想象得那么严重。首先,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等经济发达国家、地区的机器人普及率已经非常高了,每年的刚需也非常少,除一部分新上项目需要机器人之外,其他的主要是机器人换代产品。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则是机器人市场的主要需求对象,但是这些新兴经济体的基本特征是没有完成工业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机器人等自动化、智能化产品,虽然替代了部分产业工人,但是,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必将带动更多新的工作岗位产生。而日本、韩国和我国都在不同程度步入老龄化社会,服务机器人的需求将大幅提升。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