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各国工业机器人模式

   2016-12-08 中国机器人网佚名2650
核心提示: 机器人制造需求市场的巨大潜力,也为我国的机器人自动化产业迎来了极佳的发展时机。有数据显示,伴随我国工业机器人需求的迅猛
     机器人制造需求市场的巨大潜力,也为我国的机器人自动化产业迎来了极佳的发展时机。有数据显示,伴随我国工业机器人需求的迅猛增长,2017年我国或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

 


 

  2014年全球机器人销量增长27%至22.5万台,中国市场销量增长54%至5.6万台,连续两年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其中国内企业销售16945台,比上年增长77%,外资企业在华销售约40000台,较上年增长47%。在过去十年,中国机器人市场销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2%,2013、2014年分别达到45%、54%。

 


 

  目前工业机器人在汽车行业应用最为广泛,国内汽车行业机器人市场约400多亿元,汽车以外的制造业需求约200亿。未来汽车行业的应用增长趋缓,而其他如电子电气、化工、制药等行业的机器人需求则成倍增长。未来3年,机器人在3C电子、金属、橡胶塑料、食品以及医药行业的应用增长将超过汽车行业,一般制造业领域将成为工业机器人的新战场。

 

  预计到2020年国内机器人市场将达到2000亿元。其中一半制造业1400亿,汽车600亿。

 


 

  在持续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机器人行业,发达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正凭借技术优势,对机器人产业展开新一轮战略布局,作为全球最大潜在需求市场的中国唯有加快追赶步伐,才不至于被越拉越远。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数字化制造技术与移动互联网之间创新融合步伐的不断加快,全球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正呈现出新的态势。对于全球工业机器人模式,早在2014年中国机器人网小编就总结过三种模式,随着中国机器人市场的繁荣,如今的世界工业机器人模式中“中国模式”悄然兴起,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在新兴市场的标志。

 

  日本模式

 


 

  各公司各司其职,分层面完成工作,即政府制定相应政策,机器人生产商以开发新型机器人和批量生产优质产品为主要目标,由其子公司或其他公司来设计制造各行业所需要的机器人成套系统。

 

  欧洲模式

 


 

  一揽子工程,即机器人的生产和用户所需要的系统设计制造全部由机器人制造厂商自己完成。

 

  美国模式

 


 

  美国模式及采购与成套设计相结合。美国国内基本不生产普通工业机器人,企业需要的机器人通常通过进口,再自行设计制造配套的外围设备。

 

  中国模式

 


 

  目前处在智能化时期,而中国机器人产业还处在孕育发展期。中国现阶段机器人产业模式更接近美国,原因是机器人本体不能大规模国产化,估计未来的发展趋势类似于日本的产业链分工模式,前提是真正突破机器人本体核心部件的技术。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