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中国科技第一展”第十八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深圳开幕,人工智能机器人成为全场焦点。中国科学院院士熊有伦在峰会上指出,共融机器人的发展是未来30年科技战略制高点,是中国制造未来重要产业之一。
无人驾驶,扫地,下围棋……从特斯拉的Autopilot到谷歌的阿尔法Go,如今,新一轮的机器人热潮似乎已经扑面而来。而在国内,众多机器人生产制造相关企业发展迅猛,产业格局初步形成。日前,2016中国机器人产业创新峰会在广州举行,有专家提出机器人产业更应注重应用和数控系统的研发,给机器人“大脑”。
机器人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全世界都在发展机器人产业。2015年,国内工业机器人销量6.8万台,同比增长19.3%,销量占全球四分之一。据估计,全国目前约有3000余家机器人制造、服务企业,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制造大国,制造机器人似乎不在话下。但是目前国产机器人技术水平总体仍然较低,使用密度也不高,中国万名工人拥有机器人数为36台,刚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距离发达国家200多台的水平更是有明显差距。中国机器人生产企业数量多,规模小,90%的企业产值规模一年在一亿元以下。最大规模的年产量5000台,产值也不过15亿,与国外企业相去甚远。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指出,目前中国生产的很多机器人只是按照预先编制的程序进行简单重复运动,准确地说只能算是“机械手”。中国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只有32%,但在高端市场,来自国外的机器人占到了95%。这应该引起国内企业的重视,要防止中国机器人产业进入代工模式。
给机器人“大脑”是趋势
面对机器人产业的机遇和挑战,各地政府很着急,普遍加强了扶持力度。如东莞市政府从2014年到2016年每年投入2亿支持企业采用工业机器人进行新一轮技术改造。这3年共实施机器换人项目1319个,新增加机器人和其他智能终端29000多台,同时吸引了国内知名企业进驻。
而大型企业也已经看准这个商机开始出招。今年5月份,美的集团对外宣布用40亿欧元收购著名机器人公司库卡81%的股权。
政府和企业都希望把握未来机器人发展的趋势,然而什么才是未来的方向?
中国科学院院士熊有伦在峰会上指出,共融机器人的发展是未来30年科技战略制高点,是中国制造未来重要产业之一。其中,智能机器人和智能机器,无人机和自动驾驶汽车,高端医疗装备与康复辅助器具将会是共融机器人发展的重点。李毅中提出,机器人产业的特点是“小产业、大市场、高科技、高效益”,应注重应用和数控系统的研发,给机器人“大脑”。同时加大关键零部件和元器件的研发研制,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品牌。
相关链接
15项“黑科技”入选世界互联网领先成果
11月18日,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召开了“史上最烧脑”的发布会。15位来自全球顶尖互联网和技术公司的代表,发布了15项将改变世界、改变人类生活的领先科技成果。记者发现,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类脑计算机、5G网络等是未来的方向。
中科院计算所推出的“寒武纪1A”深度学习处理器芯片,也是人工智能领域的新科技成果之一。这种同样模拟人脑结构的深度神经元网络处理器,每秒可处理160亿个虚拟神经元和2.56万亿个虚拟突触,而功耗只有原来的1/10。
华为的手机芯片麒麟960,其安全技术获得央行中金国盛和银联双重安全认证,达到金融级安全。按照目前银行标准,这个芯片可以安全操作百万级的金额。截至2016年9月,搭载华为麒麟芯片的手机累计发货量已超1亿。
刚过去的“双11”创造了1207亿元的巨量交易纪录,而幕后的飞天技术平台也创造了每秒17.5万笔订单、处理12万笔支付零差错的网络交易安全纪录。据介绍,阿里完全依靠智能系统进行资源调度,全程无人工干预。
“预计到2020年,通信领域会全面进入5G时代。”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介绍未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方向。和4G相比,5G的用户体验速度比4G高10倍,峰值速率要比4G高30倍,今后,在时速500公里的高铁上可以实现5G上网。未来,互联网技术将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出现大规模应用,支撑起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