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的春天,特别是服务机器人是不是真的到来了?业内人士都有自己的判断。有个机器人联合创始人张阳新,一个自诩为“机器人的狂热分子”的人,在第六届中国国际机器人高峰论坛服务机器人分论坛上,与观众分享了他的看法。
从国家层面来看,产业政策扶持都对机器人有很大的力度,在这个“眼球经济”的时代大家又追捧“网红经济”、“大佬经济”。早期很多知名大佬都在预测机器人时代已经到来,未来机器人会进入到每个家庭,或者说机器人会成为每个人的伙伴。这个结果我是相信的,但是会不会那么快到来?或者说来临的时候,我们能不能抓住?
入行十年后,整个机器人产业已经很火了,特别是一年的时间调研了很多企业,发现有很多机器人企业参与,并且在瞬间就爆发出来了。在2011年、2012年我所知道的机器人企业绝对不超过200家,在3年不到的时间内,就冒出了4千多家机器人企业。甚至还不只这个数,这是公司注册名字里面有“机器人”这三个字的企业有可能超过5千家。这是不是证明这个行业的春天已经来临了?
机器人的未来的确很美好,但是现实很骨感。先看看服务机器人行业领域,我提的这个行业领域是移动式的机器人,市场上的通过语音、触摸、手势来实现交互的机器人。到目前为止我们公司也没有说打造一个移动性平台。你如果想打造一个平台,首先你的产品要到市场上被广泛的认可和接受。
还有一些大的财团和企业,通过整合和买断一些小型的机器人企业。
对于移动机器人,虽然我做了十几年,我不说我们的技术很好,或者我们的团队多少牛。通过十几年的积累,专注于机器人的功能。而不是看到国外的机器人很热销,很吸引眼球,我们就来做这个产品。这当中有很多技术门槛,看你是否有打通这个技术门槛的决心。
机器人的元年,爆发之年,或者是更迭之年有没有到来?这个判断我是持怀疑态度的。2008年公司业绩在翻番增长,那个时候我们开会也讲是不是机器人的元年,或者是爆发之年已来临了?后来我在报告的时候,因为这是学校大学生评估最后一年,大量的学校采购机器人,如果你建了机器人实验室,你的本科很容易通过,这是业绩翻番的原因。果然如此,第二年我们的业绩是折半的。
在家庭服务机器人当中,我看到一个报道,家庭教育、娱乐机器人和清洁机器人已经到了爆发期,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我深有感触,因为他确实已经到了爆发期。这是一个既定的事实,我就是在教育机器人这个领域里面深耕了十几年。老师和校长说,你这机器人能干什么,能帮我教学吗?能帮我改作业吗?但它是一个操作和体验的产品,它不能帮你做什么。又问:买了你这个产品,对我的学生的身体有没有感触,这个有没有加分?我开了这个课程,有没有课时?这是刚刚拿了这个产品进入市场的时候。后来我慢慢体会到,你的场景选对了,你要不断的把你的产品进行迭代进行更新?
在推广的过程中,好多学校没有课时他也不会买你的产品,早期的中小学课程有一个信息技术课,那个课程是教小学生计算机操作的,把这个时间来做机器人操作。在这个过程当中,虽然了达到了这个效果,很多学校还是不买账的。老师说,学生没有动力上这个课,学生没有兴趣来报名。同时又出了机器人大赛,只要来参赛的学生每个人都一张奖状。我们选了一个场景,认为这个场景未来很有价值,把这个产品放到这个场景、但是用户会不会买单?
需求选定以后,我们要考虑从技术上能不能支撑起来。特别是这十几年下来,有很多同事跳出来自己做公司创业,这十几年我一直在公司里面打工,因为我很清楚,那个时候我的技术还不能支撑我的产品。即便你的技术能够实现这个功能,但是成本下不来,也不能产业化这个产品。
场景需求分类,原有需求做升级,如果你的技术能够满足这个产品,那别人也肯定能够满足。但是真正的有可能更出现颠覆性的需求,如果你坚持了,未来市场就是你的。达芬奇就是一个很直观例子。
关于应用场景产业化本身也是当前的一个状态,他也是动态的不断调整的过程,现在感觉好象家用机器人和教育娱乐机器人已经到了爆发期,我个人观点强调一下,未来这两个产品都肯定不是市场的主流。
这个图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做机器人不能怀揣着想赚钱,这是十几年来我们团队曾经做的一些产品,做过很多东西。做了十几年,我们真正积累下来不是技术。真正积累的是对机器人的理解,这个理解的核心是场景。你的场景一旦确定了以后,一定要不断的优化,不停的和用户交流。这个交流不单纯是跑一两次,我们现在这个团队是24小时的坐在用户面前不断的交流。
机器人的未来是一个很有前景的未来,我希望更多的产业圈和资本圈的大佬能有机会进入,一同支持这个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