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对健康的影响让你期待

   2016-11-05 北京日报佚名10540
核心提示:  10月21日-25日,2016世界机器人大会在京召开,来自150多个参展商的机器人纷纷亮相,会打羽毛球、能踢足球、喜欢说话跳舞的机
   10月21日-25日,2016世界机器人大会在京召开,来自150多个参展商的机器人纷纷亮相,会打羽毛球、能踢足球、喜欢说话跳舞的机器人固然吸引眼球,与健康相关的机器人更是让人惊讶和期待。来看看机器人对我们健康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手术机器人


  如同医生的“第三只手”

 

  在2016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北京一家公司自主研发的Remebot——国内首台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受到青睐。这位神经外科导航定位机器人,能帮助医生在大脑“生命禁区”实施微创、精准、高效的无框架立体定向手术,特别适合于脑出血、帕金森、癫痫一类的神经外科手术,现在已在北京天坛医院、宣武医院等多家医院做了近百台手术。北京积水潭医院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单位联合研发的智能骨科机器人,也是手术机器人中的明星,可以完成胫骨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显著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精确性。

 


 

  机器人手术系统是集多项现代高科技手段于一体的综合体,医生的双手不碰触患者。一旦切口位置被确定,装有照相机和其他外科工具的机械臂将实施切断、止血及缝合等动作,医生只需坐在控制台上观测和指导机械臂工作,该技术可让医生在地球的一端对另一端的患者实施手术。

 

  手术机器人中最有名的是达·芬奇。网上有个视频非常火爆:达·芬奇在一个小玻璃瓶内为一粒葡萄做手术,成功缝合了葡萄的“皮肤”,整个手术过程快速而精准。500年前,达·芬奇画出机器人设计图。500年后,以达·芬奇命名的机器人走进医疗领域。2006年,第一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被引进我国,目前国内40多家医院配备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机器人就如同医生的“第三只手”,能够让医生克服人类能力的局限性,使更多患者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

 

  胶囊机器人


  行走体内随时发现病灶

 

  患者拿起一颗感冒药大小的“胶囊”随水服下,不到一分钟,这颗“胶囊”在患者的胃里开始大显神通。借助发光灯管、磁定位芯片和探头,“胶囊”开始对胃进行巡视,很快就锁定了病灶的位置——拍照、取证、图像回传。完成使命的这颗“胶囊”顺着肠道自然排出体外,前后仅用时一刻钟。

 

  10月22日,在2016世界机器人大会分论坛上,来自意大利比萨圣安娜大学的生物医学机器人教授保罗·达里奥,讲述了这个略带科幻色彩的故事。故事当中的主角,便是这颗神奇的“胶囊”——医用胶囊机器人。胶囊机器人虽小,但“肚子”里却藏着300多个元件,包含100多项技术专利。通过胶囊机器人来完成内镜检查,患者不用再像接受传统内镜检查那样“谈镜色变”。而且,胶囊机器人的检查效果丝毫不输给传统内镜,使用起来方便、卫生,交叉感染可能性很低。

 

  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成功研发胶囊内镜机器人并投入临床使用的国家。自主研发生产的胶囊内镜产品,成本3000-5000元,易于被患者接受,目前国产胶囊内镜机器人技术已在100多家三甲医院和200多家体检中心应用

 


 

  除了胶囊机器人,“蠕虫”机器人、“章鱼脚”机器人等也纷纷亮相,越来越多的科技正在或即将被运用到医疗卫生事业当中。蠕虫机器人能像变形金刚那样收缩扩张,进入人体执行复杂的内镜检查。完全软体的章鱼机器人可通过3D打印技术完成,摸上去有点黏糊糊的,可以小到2厘米的章鱼机器人具有变形、缓冲特点,轻松穿过狭小、不规则的空间,在医疗、搜救、探测等领域都能派上用场。

 

  纳米操作机器人


  将原子级别药物输入细胞

 

  “超高的定位精度,在超过厘米以上的运动范围内仍能保证纳米以下的定位精度。”2016世界机器人大会上,由哈工大机器人集团研制的具备位移反馈传感器的纳米操作机器人引发了关注。

 

  纳米操作机器人具备位置检测传感器,能实现自动可编程运动,并具备多种功能强大的附加模块。与传统机器人相比,纳米操作机器人具有超级灵敏、超高精确等特点,可以在极微小尺度下完成传统机器人无法实现的各种观测、表征和操控作业,堪称“无微不至”。

 

  纳米技术近年来一直是科技发展的制高点之一,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多伦多大学教授孙钰表示,过去十年微纳机器人取得了巨大进展,在自动化控制、生物医学、纳米制造等领域都有许多重要的研究和突破。通过纳米技术,可将原子级别的药物输入细胞中,观察这些药物对细胞的效果,以往一天才能做十个细胞的测试,现在一个小时可以测试一千个细胞。

 

  未来几年,科学家们还寄希望于把机器人部署到我们的血液中,通过控制机器人来实现精准用药,同时完成一些对精准度要求极高的手术。

 

  康复机器人


  让截瘫患者能够动起来

 

  2014年巴西世界杯开幕式上,患有截瘫的巴西青年诺平托在脑控机械外骨骼技术的帮助下,潇洒地为世界杯开球。帮助他行走的就是一款脑控外骨骼机器人,属于康复机器人的一种。

 

  康复机器人研究包含了康复医学、生物力学、机械学、计算机科学、材料学等多领域。中风致残的根本原因不是肢体有问题,而是中枢神经受到损伤导致肢体无法受到控制。而通过康复训练能够重建肢体和中枢神经之间的联系,刺激脑部损伤部位康复,实现肢体的有效控制。中风、脊髓损伤引起的运动障碍,都需要使用康复器械进行训练。我国中风致残率高达75%,而西方国家因为良好的康复治疗,中风致残率只有30%。目前最先进的康复机器人是可穿戴外骨骼机器人,每个关节上都对应有单独的驱动装置,患者佩戴后可以确保机器人的运动模式和人体自由度同轴,实现更有效的康复训练。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丁汉说,目前我国机器人的重大研究计划有三个代表性成果:机器人加工、康复机器人和机器人操作系统。在2016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我国自主研发的脊柱康复机器人、多关节牵引康复机器人综合系统、智能颈椎牵引康复机器人综合系统和智能养老护理床产品,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智能颈椎牵引康复机器人将牵引反馈时间缩短到了0.001秒,牵引力精确到50g,更加精准柔和。集智能化、自动化、气动按摩理疗、视听心理陪护、远程呼叫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养老护理床,可帮老年人、长期卧床者实现高品质自我护理。

 

  在康复护理方面,日本名古屋理研仿生控制研究中心研发的RI人可谓模范医院搬运工。RI人不仅有柔软安全的外形,其手臂和躯体上还有接触式传感器,使它能够小心地抱起或搬动患者,接替人类陪护员去照顾老人或体弱者。


  情感机器人


  细心呵护善解人意

 

  迪士尼动画电影《超能陆战队》,讲述了精通机器人技术的小神童和机器人健康助手大白的故事。大白,可谓很多人心目中理想的机器人。大白可通过摄像头等设备扫描目标用户,感知其体征、健康数据和情绪,然后采取措施进行健康护理。在动画片里,主人公两次被大白抱住,一次是因为自己哥哥去世,低落的心情被大白扫描到;一次是掉入水中,被大白感知到体温下降而抱住他。

 

  在2016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情感机器人、拟人机器人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由中科大研发的肤白貌美、形似真人的美女机器人“佳佳”成为了展会上的大明星。佳佳可通过观察交流者的皮肤、皱纹等报出对方的年龄、性别,特别能说会道。在大会的展馆主会场入口和开幕式现场,有一款可爱的智能迎宾机器人——酷奇,具备“能听、会看、深思、善言”的功能,可以胜任大堂经理、咨询顾问、主持解说、行销推介等工作,并且能够根据客户场景与偏好,定制专属身份、年龄、性别、颜色、表情等。北京龙泉寺的看家吉祥物——贤二机器人,身穿黄色僧袍,能讲佛经,会卖萌耍宝,口头禅是“我要先去问一问师父”。

 

  2015年世界机器人大会中,工业机器人所占比例最大为60%,服务类机器人占30%,特种机器人(如家务机器人、医用机器人、娱乐机器人、排爆机器人、侦察机器人、战场机器人)约占10%。而在今年的展会上,工业机器人所占比例降到了40%,服务类机器人占比扩充到30%-35%,特种机器人占比20%-25%。善解人意的情感机器人,今后将在医院门诊、病房甚至普通家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