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的人体组织器官有望临床应用

   2016-10-31 荆楚网佚名2560
核心提示: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打印一栋房子已经不是梦,然而人体的骨骼、血管甚至心脏等器官坏了,是否也能通过3D打印技术复制一个呢?这个想法或许不久后也能变成现实。 昨日,武汉协和3D数字骨科研发中心正式揭牌,这是华中地区最大的3D

     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打印一栋房子已经不是梦,然而人体的骨骼、血管甚至心脏等器官坏了,是否也能通过3D打印技术复制一个呢?这个想法或许不久后也能变成现实。

    昨日,武汉协和3D数字骨科研发中心正式揭牌,这是华中地区最大的3D数字骨科研发中心,主要任务就是研发打印人体组织器官,应用到医学临床中。

    3D打印技术频频用于治疗

    一名19岁小伙子右胫腓骨骨折,协和医院医生通过3D打印机,按1:1打印出一个骨头模型模拟手术,比X光片、CT、磁共振更直观,医生准确了解其伤情后,实际手术只用了45分钟,由于手术精准,患者一周后便康复出院;去年5月,河南一名6岁男孩因车祸失去左手半截手掌,协和医院联系厂家,利用3D打印技术,为他制作安装了一个机械手,通过手腕活动的力量来控制,实现了基本的抓握功能……近年来,这样的案例频频上演。
    昨日,在汉召开的武汉协和第五届国际骨科高峰论坛上,来自全球顶尖的骨科“大咖”就对数字骨科提出了很多想法。会上,武汉协和3D数字骨科研发中心正式揭牌,该中心将致力于推动临床骨科技术的飞跃发展。
    武汉协和医院骨科医院院长邵增务教授说,随着“精准医学”概念的提出,3D数字骨科为实现这一理念提供了可能,3D打印技术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武汉协和3D数字骨科研发中心”顺势成立,抢占先机,同时也开创了国内医工合作之先河。

    打印血管角膜或率先突破

    此次成立的武汉协和3D数字骨科研发中心,是华中地区最大的3D数字骨科中心。中心将主要进行体内植入物打印和椎间盘、血管、角膜、软骨、脊髓打印的研究。
    邵增务教授介绍,目前研发中心已经引进了国际上最先进的金属3D打印机,承担上述打印任务,相关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在打印椎间盘、血管、角膜、软骨、脊髓5个子课题中,邵增务教授预计,从复杂程度上分析,可能会率先从3D打印血管和角膜上取得突破。这意味着,一旦成功,血管疾病患者就有了很好的替代治疗方式,而角膜病患者也不必再苦苦等待移植角膜。

    患者有望装上打印的假体

    那么对于广大患者而言,什么时候才能用上3D打印的人体组织呢?邵增务教授介绍,3D打印技术在医学领域的运用有四个层次:第一个是体外模拟,针对各种骨科肿瘤、严重创伤(如关节面骨折),通过CT、磁共振检查后,将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复制出原始模型,方便医生加深对患者病情的了解,模拟手术,从而在手术时准确、直观定位,缩短手术时间;第二个层次是打印内置物,根据患者的病情、身材进行个性化定制,3D打印出各种人体骨骼部件进行植入;第三个层次是细胞打印,目前尚处于试验阶段;第四个层次是器官打印,例如打印更加复杂的心脏等器官,这是未来的研究方向。“如今我们已经实现了第一个和第二个层次的运用。”邵增务教授介绍,实际上,3D打印技术体内植入物,在协和医院已经成为了现实,技术上并不存在问题,目前主要是政策法规上有障碍,相关审批程序复杂,此外还涉及一些医学伦理问题。邵增务教授颇有信心地说,3D数字骨科是未来的趋势,相信审批和伦理等问题很快会得到解决,不久后临床应用会获得国家许可,患者体内能装上3D打印的假体。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