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困境和突围

   2016-10-28 和讯网佚名8980
核心提示:  不是所有的牌照都好拿,不过一旦拿到牌照就意味着财源滚滚而来比如一直被各方争夺的第三方支付牌照。据悉,这类牌照已经被炒
  不是所有的牌照都好拿,不过一旦拿到牌照就意味着财源滚滚而来——比如一直被各方争夺的第三方支付牌照。据悉,这类牌照已经被炒到了5亿左右的高价。
 
  企业纷纷买牌照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第一季度,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达62011亿元,同比增加2倍;2016年第二季度交易规模达93400亿元,环比增长率高达51%。
 
  2016年第一季度,在移动支付交易市场,支付宝占比51.8%居首位,财付通、拉卡拉分别占比38.30%、1.40%,位居第二、第三。此外联动优势、连连支付、平安付、快钱、易宝、京东钱包、翼支付也占据一定份额。
 
  支付宝、财付通凭借多维度生活应用场景占据绝对优势,这意味着第三方互联网支付的蛋糕大部分已被这二者瓜分,其他第三方支付平台则要在夹缝中求生。
 
  然而今年8月央行宣布不再批设支付机构后,现有的支付牌照便成为稀缺资源。
 
  国内第三方支付发展历程
 
  大多数人所悉知的银联,成立于2002年的上海,是一家国企,在移动支付尚未兴起的时候,银联支付是最常见的第三方支付。但它并不是国内最早做支付的企业,中国最早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是一家民营企业,成立于1998年,主要为b2c电子商务网站服务。
 
  随着国内互联网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崛起使得越来越多的第三方支付开始出现。2005年被誉为第三方支付的元年,阿里的支付宝和腾讯的财付通都是在2005年成立,除这两家以外,先后又有50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在同年成立。
 
  尽管国内的第三方支付出很早就出现了,但受限于市场需求和环境影响,前期的发展速度却极其缓慢,官方对第三方支付的认证也迟迟未进行,直到2011年,央行才正式发放第一批支付牌照,共有27家支付公司获得,到了2015年底,获得支付牌照的公司达到了267家。
 
  交易额上,从2009年起,第三方支付交易额几乎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长,2015年,第三方支付全年交易额达到31.2万亿元,同比增长35%左右。
 
  用户构成,2015年,我国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已达到4.16亿,较2014年底增长率达到36.8%。手机网上支付即移动支付的增长更为迅速,2015年手机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达到3.58亿,较2014年增长了64.5%。
 
  支付行业的困局
 
  随着网购的普及和互联网金融的兴起,第三方支付的作用变得举足轻重,许多电商开始推出或收购第三方支付,有利可图使得行业之间的竞争逐渐加剧。
 
  2015年,支付宝+财付通(微信支付、qq支付)的交易额,占有了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交易份额的90%以上,形成了两家独大的霸主地位,剩下10%的市场份额,则由其余的两百多家支付公司占有。在这种生存环境下,小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为了谋求生存,只好另寻出路,在监管盲区或模糊地带,做些模拟两可的事情,以此获利,诸如文章开头提到的,通过发行信用卡套现pos机,收取手续费以获取利润。
 
  今年以来,央行对这些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打击和处罚。截止本月,央行总共处罚了22家违法违规的第三方支付机构,累计没收非法所得金额上亿元,同时,有三家支付机构因严重违规被吊销牌照。
 
  第三方支付行业乱象,使得监管力度趋严。2015年,央行收紧了第三方牌照的发放,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更是做出暂停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的规定。原因之一:行业乱像诸多,急需对现存的支付公司进行规范管理;原因之二:现存的支付公司大多数处于亏损状态,只有少数一两家公司在盈利,停止发放牌照能够给现存的公司一定的发展空间,并购或者淘汰,让市场自行完成洗牌,尤其是17部委联合整治互联网金融以来,第三方支付行业的洗牌速度似乎已经加速了。
 
  突围之难
 
  在生存艰难的环境下,许多支付公司试图对现状进行突围。上市、合并、出售,支付公司为跳出困境,百态尽出。
 
  一直谋求上市的拉卡拉支付,在借壳西藏旅游(600749,股吧)曲线上市失败以后,立马将业务拆分,企图再次上市,是否能够成功,还尚未有定论。目前,国内数一数二的支付公司都在谋划着上市,如果成功,那么必将导致两极分化现象:富裕的比以前更富了,而贫穷的,只会更贫穷。
 
  而并购案例上,由于监管方面禁止支付牌照的直接买卖,在牌照停发以后,一些公司想得到牌照,只能以股权收购的形式来获得。近日,某电商平台以4亿元的价格收购了浙江一家支付公司,被收购的命运,对支付公司来说,或许是更好的归宿。
 
  牌照停发以后,仅有的支付牌照存量,或许只有将自己变为卖方市场,降低身价,兴许才能得明哲保身。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