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与荆棘并存 国产机器人发展窗口呼之欲出
机器人发展半个多世纪,现在全球的保有量仅约200万台,从机器人密度来看,世界平均水平在60%,中国大约在31%左右。从替代率来看,现在的企业中99.38%还是人工作业,在中国99.7%没有被替代,未来机器人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市场即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当前,机器人产业在我国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从顶层设计到地方规划,以及产业路线图,2012年以来一系列扶持政策密集出台,形成了完整的政策体系。
随着中国社会的老龄化,人口红利正在消失,社会劳动力逐步减少。同时,制造业就业人员人均年工资也在不断增加,每年的增幅依然维持在10%以上,在制造业整体低迷的情况下,机器换人呼之欲出。
除了利好政策与人口红利渐消的刺激外,机器人市场本身也极富前景。从三大核心零部件到各种类型本体,各行业系统集成,以及人才培训、服务等后市场,我国机器人产业链已经初步完善,并涌现出汇川技术、沈阳新松、成焊宝玛这样在特定领域具备一定竞争优势的企业。
中投顾问研究认为,在补贴刺激下,工业机器人市场将迅速拓展,下游制造业用户对机器人的理解和需求被激活。2015年国产机器人进入了33个工业领域,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工业、教育、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医药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家具制造、3C、服装、服饰业以及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速较快。
机器人“唐僧肉”好看不易吃
中国机器人市场的需求虽然确实巨大,但机器人这口“唐僧肉”并不容易吃到。目前,中国机器人行业产品低端,关键零部件基本上由欧洲和日韩公司控制,如果没有技术上的突破,中国机器人产业或重蹈以前众多产业的覆辙,成为装配企业和山寨之地,要想实现中国2025智能制造也无从说起,更不用说未来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实现真正的智能制造了。
虽然发展潜力巨大,但我国内资机器人企业起步晚,导致与外资知名机器人公司的差距明显,结构性问题已凸显。记者在采访机器人企业和专家时,这些专家不约而同地表示,目前国内服务机器人行业过热,企业普遍处于低端市场,忙着打价格战,结果导致产品品质下降,在核心零部件、规模及产业布局等方面都存在着种种短板。当前中低端产品占据大头,甚至已出现产能过剩,企业过于激进急躁的心态也让产品技术含金量大打折扣。
据高工产研机器人研究所(GGII)统计,截至今年8月31日,A股上市公司中机器人相关的概念股共计92家,其中有39家在半年报中披露机器人业务收入,53家未披露。明确披露机器人业务收入的39家公司中,共有4家上市公司达到了5亿元以上级别,汇川技术以11.13亿元位居榜首,华昌达、机器人以及新时达分别排名2~4位。但其中有21家企业的机器人业务营收在1亿元以下,其中14家企业的机器人业务营收在5000万元以下,大部分企业机器人业务规模偏小,尚未形成市场竞争力。这也导致了中国机器人企业小而散,整体缺乏竞争力的局面。
未来中国机器人后市场商业模式
机器人后市场指的是机器人销售之后的维修保养、二手机器人买卖与再制造、机器人金融与租赁等一系列市场。中国机器人后市场尚在萌芽之中,其中的机会不可限量。
对机器人及成套装备的维修保养机构来说,可以形成区域连锁,专职为某类机器人装备提供服务,也可以为某类企业的多种机器人服务,形成规模化和专业化优势。这一类机器人的4S店,未来将面对千亿元的国内市场需求。除了针对机器人本体的维修服务外,为机器人的使用与优化提供培训与优化方案的设计咨询机构也会产生。
此外,随着二手机器人市场的兴起,O2O模式下的二手机器人及相关装备的交易平台将会出现,二手机器人的卖家、买家、再制造的集成商、零部件厂商、维修服务机构将可通过线上平台,实现信息发布、商务沟通、直接交易等行为。同时,类似于支付宝之类的金融服务平台也会出现,为二手机器人交易提供支付、担保、融资等服务。
总结
未来,只有不断丰富机器人的种类,同时将机器人的功能、性能、灵活性等综合发展起来,未来机器人才有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市场。尽管困难重重,但中国机器人产业未来仍有10年的发展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