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品也被山寨! 全球仿冒品市场规模近5千亿美元

   2016-05-05 互联网佚名1300
核心提示:根据经合组织以前的一份报告,2008年全球山寨仿冒品的总规模约2000亿美元,占全球贸易总额的1.9%左右。5年时间,这个灰色市场规模

根据经合组织以前的一份报告,2008年全球山寨仿冒品的总规模约2000亿美元,占全球贸易总额的1.9%左右。5年时间,这个灰色市场规模增长了一倍多。

中国产品同样被山寨

如此巨大的一个市场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近年来的数据表明,山寨市场正愈加国际化,也正是全球贸易供应链的国际化与电商平台的发展使得山寨经济愈加猖獗。

山寨品的产出地遍及全球。虽然绝大部分的国家相关法律都明确规定,仿冒品和假货严禁出口,但监管的难度和巨大经济利益的诱惑还是让不法商家找到了可乘之机。

而在被仿冒商品的来源国中,以发达国家为主的经合组织成员国成为主要被仿冒的对象。首先是美国,仿冒品和假货中有20%都是仿制的美国商品或品牌,占比达到20%。意大利、法国和瑞士的品牌仿冒品占比也超过了10%。中国品牌中同样有被山寨的对象,占比1%左右。遗憾的是这份报告并未详细提及是哪些中国品牌被山寨了。

大众品牌比奢侈品更易被山寨

在规模如此惊人的全球山寨仿冒品市场中,从高端奢侈品到普通消费品,甚至工业产品都广受波及。但凡具有较大品牌效应,或者在不同市场价差较大的商品都成为被山寨的目标。较为常见的比如高端奢侈品中的名牌手表、香水和皮革箱包等,普通消费品中的玩具、药品、化妆品和食品,再如机械、化学品、零件等工业产品。

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全球海关的没收商品记录中,竟然还出现了仿冒知名商家生产的新鲜草莓、香蕉、肉桂和椰子油等。除了明显低于正品的质量水平侵害了商家和消费者的权益,劣质的山寨药品、零件和玩具等更是对使用者的健康和安全造成了潜在威胁。

世界海关组织于2015年12月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智能手机和运动品牌早已取代奢侈品牌成为最易被山寨的商品。被山寨最多三个品牌分别是三星、阿迪达斯和耐克,2014年这三个品牌被全球海关查获的仿冒品案例共计3000余例,占比合计超过15%。

另一些大家熟知的品牌,如科技巨头苹果排在第4位,其仿冒品在2014年被海关查获987例。奢侈品牌香奈儿、路易威登和古驰的被仿冒的案例数量则有所下降,排在第5、第8和第10位。此外2013年排名靠前的劳力士和巴宝莉下滑更多。

高价和低价山寨分别针对不同市场

对于近5000亿美元山寨产品的流向,经合组织在报告中归类了两大类市场。第一市场中的消费者并不知道他们购买到了山寨品,还以为是正品;而第二市场中的消费者对此完全知情,并且愿意购买山寨品。

以最容易被山寨盯上的品牌:耐克、雷朋、路易威登和劳力士为例,从仿冒品的价格差异上很容易看出这类仿冒品主要针对的是第一类还是第二类市场。

一双仿冒耐克运动鞋的价格在通常5美元至200美元之间,其中价格在99美元左右与120美元左右的较为集中。雷朋太阳镜的情况与之较为接近,价格区间在5美元至150美元左右,其中110美元与140美元左右的两个价格也较为集中。

而高端品牌劳力士手表和路易威登手袋的情况稍有不同,价格区间更大。劳力士手表仿冒品的价格从5美元到2万美元不等,其中1000美元以下的较为集中;路易威登手袋仿冒品价格区间为5美元到1500美元,多集中在800美元左右。

一般价格较高、且价格与正品较为接近的仿冒品更多出现在第一类市场中,鱼目混珠充当正品,而一般消费者对此难以察觉。通常这类高价仿冒品还以特价商品的形式吸引消费者。另一类价格更低、与正品差价较大的仿冒品则针对第二类市场,消费者清楚地知道这是仿冒品,但通常仿冒名品也给消费者带来“质优价廉”的表象从而也很具有吸引力。

新闻多一点

最新报告称网购平台上的假货占1.58%

中国网购的假货问题到底有多严重?这无疑是一个颇具争议性和挑战的问题。目前国际贸易中,公认的假货贸易的占比约为10%。

网规研究中心、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政策法律委员会近日在京发布的《电子商务行业大数据打假2.0——2015年度中国电子商务行业打假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这个数据最大的为5.83%, 最小的是万分之1.5,平均值为1.58%。

报告通过对我国十四个省市自治区 2014年相关打击侵权假冒行政执法数据和相应的互联网案件数据的对比测算发现,互联网侵权假冒案件在所有侵权假冒行政执法案件中的占比的平均值是5.83%;网站的违法案件发生率的比例的平均值约为1.11%。

报告指出,从数据来看,电子商务中假货问题并不严重,甚至好于线下的假货情况。从消费者投诉数据来看,2011年上半年中消协收到的投诉总数, 网络投诉在总投诉中的占比是1.8%。2014年我国工商系统受理的网购投诉的占比是1.03%。2015年中消协收到的投诉总数网上假货投诉占比为3%以上是网上投诉占总体投诉的比例,总体数据在1%到3%之间。

在网规研究中心主任阿拉木斯看来,中国电子商务中的假货问题远没有很多人认为的那么严重,且多年来的增速 也远远低于中国电商和网购的整体增长速度,说明在我国政府管理部门、行业组织、交易平台、消费者及第三方专业机构的共同不懈努力下,这一问题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

为什么这个数据和很多人认为的网上假货严重泛滥的认识不一致?阿拉木斯分析,一方面,是因为如果我们不做严格区分,会把大量不是真正的假货问题涵盖进来,比如跨境代购的商品、平行进口、保税区商品、串货、无品牌商品、C2B定制商品及农产品等;另一方面是由于电商平台交易本身的聚合和放大效应,一个假货实物可能会映射成多个网店里的销售信息而显得无所不在。

北京理工大学网络法研究所执行所长孟兆平对此表示赞同,他进一步指出,严格意义上,电商假货是一个伪命题。作为第三方平台,不可能设置产品准入的审查,只要中国的市场里还有一件假货,它就可能流进电商平台,平台的治理只能是事后的。

“所以,电商假货的问题就是中国市场、中国经济的问题。由于掌握了大数据等先进打假手段,目前平台上的打假力度,已经严于市场中的执法部门,值得线下的打假借鉴。线上线下一体化治假,已经成为我国打假工作的新趋势。”孟兆平如是说。

报告提出,中国的电子商务行业打假已经进入了2.0时代, 互联网本身或者电子商务本身并不产生假货,打假不仅是平台的事,并且平台的义务与责任在实质上重于线下市场管理者假货的根源在线下。“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假货问题,必须线上线下联动治理, 需要网商、消费者、平台、大厂商、中小厂商、政府、行业协会等多元主体参与共治。广东金融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姚志伟建议。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设计师档案
加关注0

ebaoer  

0粉丝
0关注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