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潮愈演愈烈 机器人产业急需一剂“退烧针”

   2016-10-10 中国智能制造网佚名2250
核心提示:  导读: 处于转型升级中的中国,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人口红利消失、用工成本提高,制造业规模大门类多、劳动强度高导致招工难

  导读: 处于转型升级中的中国,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人口红利消失、用工成本提高,制造业规模大门类多、劳动强度高导致招工难等因素,都成为大规模“机器换人”的动力。但大市场并不意味着人人都能分得一杯羹,入场者必须找到自己的定位和优势。

 

  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遭到蚕食的同时,劳动力成本近年来不断增加,“机器换人”进入了越来越多企业的视野。可以预见,在21世纪和不久的将来,各种具有先进智能的机器人将会进入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人类良好的助手和亲密的伙伴。

 


 

  产业发展机会与陷阱并存

 

  大环境上来看,在国家政策层面,2015年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这种高屋建瓴式的利好政策,2016年工信部等三部委印发《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副秘书长姚之驹表示,《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目前正在征求意见阶段,将很快正式出台。按照工信部的规划,到2020年,中国要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培育3家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打造5个以上机器人配套产业集群、在高端市场的产品占有率达到50%以上。

 

  在这种背景下,一批获重大突破的标志性产品将充满机会,包括政府政策聚焦的智能制造、智能物流,这些面向智慧生活(爱基,净值,资讯)、现代服务、特殊作业等方面的需求,另外弧焊机器人、真空(洁净)机器人、全自主编程智能工业机器人、人机协作机器人、双臂机器人、重载AGV、消防救援机器人、手术机器人、智能型公共服务机器人、智能护理机器人被《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列为十大标志性产品,对这类产品有技术突破和创新的企业将获取更多的产业和政策利好。

 

  国内在追赶国外的路上,遭遇国外企业的重重隐形设卡,国内企业以“婴儿之躯”对抗国外“成年之躯”,承受压力非常大,包括技术研发投入以及产品迭代,还有产品商业化投产等各个方面,所以不少国内企业常常有无奈和迷茫,看似前景巨大的机器人产业,却是一些没有技术、没有资本以及没有创业恒心的创业者的陷阱。

 

  机器人火热背后更需“冷思考”

 

  无论是从资金加速涌入、企业竞相布局,还是各地政府纷纷出台产业园区规划中,都能看出目前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异常火爆。但是,如果我国机器人产业想要得到持续发展,各地政府和企业就必须冷静下来,注重特色定位和基础研发,避免出现盲目扩张、低端竞争等情况。

 

  处于转型升级中的中国,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人口红利消失、用工成本提高,制造业规模大门类多、劳动强度高导致招工难等因素,都成为大规模“机器换人”的动力。但大市场并不意味着人人都能分得一杯羹,入场者必须找到自己的定位和优势。据了解,全国机器人企业达数百家,而规划或已开工的机器人产业园已达几十个。大部分产业园难以形成规模聚集和产业配套优势,企业“散、小、乱”,相互之间的差异性不大、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和重复性,应当及早引起重视。

 


 

  当然,我国的机器人产业并非完全无优势可言。近年来,我国在机器人方面已拥有较好的研发基础,不仅国际市场专利申请量大幅提升,而且形成了一定数量的专利保护。我们的国内企业要利用好这些基础和优势,努力在技术、模式等方面寻求创新,做精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