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三五”时期重大基础设施发展规划

   2016-09-12 东方财富佚名11690
 
  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按照“先入渗、后滞蓄、再排放”原则,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大幅减少城市硬铺装地面,推广透水建材铺装,建设雨水花园、储水池塘、湿地公园、下沉式绿地等“城市海绵体”,提高城市雨水就地蓄积、渗透比例,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推进城市水系生态治理及雨洪滞蓄利用工程,恢复和拓展湿地水面规模,提升水源涵养能力,缓解雨洪内涝压力,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城区70%雨水就地消纳面积达到20%。
 
  完善综合协调管理机制。以区域、流域为对象,探索下沉式、网络化、全覆盖的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积极推进城市管理事权法律化、规范化,明确管理范围、权力清单和责任主体,理顺各部门责任分工。落实市、区、街道(乡镇)和社区(村)管理服务责任,健全城市基层管理机制,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和属地化管理。
 
  (十)共筑安全可靠城市
 
  城市安全是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和综合管理水平的集中反映。树立安全底线思维,坚持安全第一,统筹常态与应急、地上与地下,加强病险设施消隐加固,完善应急管理协调机制,建设坚强可靠运行体系,引导和动员全社会共同筑守城市安全。
 
  加强设施消隐改造。加强市政基础设施运行管理,完善设施管养和维护机制,确保设施安全运行。加强基础设施安全隐患排查和运行风险评估制度,排查治理基础设施安全隐患,加强轨道
 
  交通、桥梁隧洞、水库闸坝等老旧和病险设施消隐改造,消除安全隐患。实施电力、通信等架空线入地,加强供排水等市政管线改造加固,积极推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保障地下管线安全运行。
 
  强化生命线安全保障。完善水、电、油、气等战略资源应急储备和应急调度制度。制定战略储备水源控制红线和调度程序,增强供水设施能力储备。完善电力黑启动电源。建立规模适度的天然气和成品油应急储备。加强能源运行综合协调,强化高峰时段运行调度,做好冬夏用能高峰、重要节日和重大活动能源保障。
 
  提高灾害应对能力。完善灾害应对指挥调度和协调机制,全面提升风险防范、应急响应、有序处置能力。完善地质灾害、地震、气象、洪涝等预警预报系统,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和精准度。坚持防灾演练,编制巨灾风险区划,细化应急预案,提升实操性和针对性。建立救灾物资储备库。结合公园绿地等设施完善应急避难场所功能布局。加强消防设施和消防通道建设,严格人防空间管理。
 
  引导全社会共守城市安全。建立全民应急教育与培训机制,提高全社会防灾避难意识和自救技能。健全应急管理社会动员机制,完善特大暴雨、冰冻暴雪、大气污染等情况下学校、商城、公交等行业的应对措施。加强宣传,引导和动员社会公众有序参与,确保政府、社会、市民同心同向行动。完善志愿者机制,增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
 
  四、保障措施
 
  未来五年,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重、面临困难挑战多、社会关注度高,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规划实施机制,提高统筹推进能力,确保完成各项规划任务,顺利实现规划目标。
 
  (一)加强协调衔接
 
  进一步加强区域间、行业间的统筹协调,促进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提升基础设施的整体效益。
 
  区域统筹。发挥基础设施的引导带动作用,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要求,统筹市内与市外,统筹中心城、北京城市副中心与新城,统筹城市与乡村,统筹区域各功能组团,加强基础设施发展与区域发展的衔接,形成适度超前、相互衔接、满足未来需求的基础设施功能体系,带动区域协调发展。
 
  行业衔接。以区域为单元,统筹地上与地下、上下游与左右岸,协调实施道路、市政、环境等各类工程,实现协同建设、同步使用,促进区域基础设施服务能力整体提升,各类设施高效衔接。
 
  供需协调。推进交通需求管控、用水总量控制等需求侧管理,推动公共交通、生态环境等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善供给环境、增强供给动力、提升供给效率,实现供给和需求两端共同发力,促进供给与需求精准对接。
 
  (二)深化改革创新
 
  积极推进投融资改革,创造市场化条件,创新市场化模式,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
 
  创新市场化模式。探索推广ABO、PPP等模式,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提升建设管理效率。推动完善铁路场站、轨道站点等土地综合开发政策。研究探索流域综合治理采取“区域一体、分区授权、考核付费”等模式,创造市场化条件。
 
  优化政府投入方式。政府资金以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投入,充分发挥引导、放大作用。加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力度。创造市场化条件,引导重点区域、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快发展。
 
  拓宽融资渠道。引导社保资金、保险资金等用于收益稳定、回收期长的基础设施项目。推动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停车场、地下综合管廊等领域投资企业开展债券融资。推动设立城际铁路等产业投资基金。鼓励企业发行外债,引导资金投向国家鼓励的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大项目。
 
  完善价格机制。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节约资源、促进疏解及社会可承受的原则,及时调整完善收费及价格,理顺上下游价格机制。建立投资、价格、补贴联动机制,保障运营需求。实行区域差别化定价,通过价格差异引导产业有序疏解和调整转移。
 
  (三)强化依法实施
 
  加强规划的实施管理,注重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加强考核监督,做好动态评估和优化,推动规划有效实施。
 
  严格规划实施。坚持“以规划定项目、以项目落实规划”,围绕全市重大战略任务制定三年专项建设计划和年度建设计划。统筹安排建设时序和节奏,形成“建成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滚动发展的组织实施模式。
 
  完善法规标准。按照人性化、绿色化、精细化要求制定和完善各类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规范,促进各类基础设施相关法规有效衔接,加快建立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国际先进技术标准相衔接的技术规范体系。
 
  加强监督考核。完善规划落实的监督考核机制,对重要约束指标设置年度目标,将年度目标、重点任务落实到各部门和各区年度计划,作为绩效考核内容。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