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首部登陆央视的东莞题材大型纪录片《制造时代》的热映,一系列东莞制造业企业中的人物故事先后亮相。镜头里,包含了智能手机制造工厂的流水线工人、产品经理;智能汽车制造工厂的国内外技工;服装、针织品染色;企业研发创新故事以及智能制造全产业链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等镜头……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制造时代》里面的两个极具鲜明对比的镜头,其中之一是工人在流水线生产上,频繁重复的工作;另一个就是机器人程序化的生产加工。
与机器人“争饭碗”的制造时代
制造业往智能化方向发展,其中机器人扮演的是很重要的角色。随着越来越多的机器人走进工厂,之前一些繁琐复杂的操作工人已经被机器人给替代。在当前,人口红利消失、招工困难、制造效率低下等产业风口下,越来越多的行业企业开始施行“机器换人”。机器人已成为新工业革命的一个最重要的转折点,影响全球制造业的市场格局。
据某权威机构的调研报告显示,未来五年内,全球的商业模式、劳动力市场都将发生大幅度转变,预计将近710万个工作岗位将消失。
到2022年,很多岗位将由机器人替代,其中农民需求量将减少19%;邮递员需求量将减少28%;抄表员的需求量将减少19%;伐木工的需求量将减少12%;旅行社经纪人的需求量将减少12%;财务会计的需求量将减少4%;空乘人员需求量将减少7%;车床工人的需求量将减少6%;印刷工人的需求量将减少5%……
随着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劳动力技能升级的迫切性还会继续加剧,劳动力需要通过提升自己的劳动技能水平来与机器人竞争,获得生存和发展的资本。
智能制造的产业革新,随着高科技等新兴技术的诞生,人已经逐渐在简单繁琐的劳动中解放出来。类似亨利·福特创建了汽车行业;乔布斯和比尔·盖茨等人创建了计算机行业等等,大量我们以前不曾想到的新职业随之出现。
中国制造朝着智能化的方向突围
自2010年以来,中国已经被誉为“制造业第一大国”,但从整体上来说,中国制造业存在大而不强、创新力薄弱、高端供给不足等弊端,因此,我国制造业还处于中低端水平。
面对当前的局势,智能化是我国发展制造业,进行产业突围的唯一手段。
我国的制造业市场规模,早在2011年起就已成为全球第一制造大国。从改革开放开始,我国的制造业就已深度嵌入全球化体系。
尽管,我国制造业与世界水平相比还处于弱势,很多包括芯片等核心技术以及核心器件还受制于人,但中国近几年来制造业的发展也迎来了勃勃生机。随着“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型升级,越来越多的制造业科技成果呈现“井喷式”上涨,前沿创新技术也逐渐涌现。
预计2035年我国将迎来一大批先进的智能产品,比如:智能家电、智能服务机器人、智能玩具等等。另外,中国大力推进各领域、产业等重大装备的智能升级,尤其是智能机器人、智能机床等智能制造装备的产业升级。
近几年来,我国智能机器人、数控机床等产品不断突破研发瓶颈,与互联网等技术深度融合,未来制造业的新业态模式也将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