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乙烯装置经过2017年大检修,“轻装上阵”恢复生产,但也因为刚刚检修完,新配件、新系统等“重新组合”,低氮燃烧器改造继续进行等原因,装置在较长时间内处于“磨合”状态。上半年,乙烯产量基本完成生产目标,产量冲极限的工作目标遭遇瓶颈。该厂多方入手,科学攻关,为乙烯高产统筹部署。
优化原料结构 源头精准输出
“原料中轻烃组分含量多少直接影响到乙烯收率大小。”齐鲁石化烯烃厂生产调度科科长唐迪平一语中的。该厂接收来自炼油厂的石脑油、常压柴油等作原料,还有一部分轻质原料是来自青岛LNG项目部的乙烷。不同组分进入装置,经过分储分裂、深度裂化,形成组分较轻的乙烯、丙烯等基础原料。
烯烃厂生产调度科负责人从源头抓乙烯收率,想方设法优化原料结构。他们积极与公司计划处、青岛LNG项目部等相关单位协调,增加乙烷轻烃优质原料比例,管廊车间乙烷接卸单元提高关注度,配合物流公司优化操作,全力组织汽运乙烷进厂,接卸量大幅提升。
裂解车间针对不同类型裂解炉制定检修方案。
他们还利用先进软件计算物料最佳配置比例,在实践中摸索经验。“现在,裂解装置原料配比精准度可以说已经达到历史最优,我们的专业人员仍在研究探索。”该厂生产调度科副科长王建辉介绍说。
管理精益求精 确保生产稳定
“物料在装置中经过一系列工艺处理,最后生成产品,在眼睛看不到的地方进行着复杂精准的化学变化。任何外界的‘风吹草动’都会影响到反应结果,因此,管理多一分精细,反应就会向着利好的方向前进一分。”裂解车间副主任高同伟道出经验之谈,“稳定生产是高产的关键,而管理的精细程度决定了装置的稳定运行程度。”
10月份,烯烃厂持续聚焦高产目标、紧扣增效主题开展优化攻关。他们根据天气变化提前部署防冻防凝,以“不冻坏一个阀门、一条管线、一台设备”为目标,制定适合本车间装置的全阶段性防冻防凝方案,试投伴热,保证输水管线和易带有水、沸点低的产品线冬季不发生冻堵,为冬季装置安稳过冬做足准备。
该厂将最大限度降低能耗作为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一环。他们持续开展攻关,精准操作、精细巡检,发现隐患举一反三,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减少生产波动。“虽然这样做自我‘增加’了工作量,却也大幅降低了水、电、蒸汽等单耗用量、燃料用量,节能效果显著。”烯烃厂裂解车间副主任朱磊介绍说。
该厂把提高裂解炉运行周期优化攻关贯穿在装置运行始末。他们建立完善的裂解炉检修攻关管理机制。“不论天气阴晴、季节轮回,不论节假日、月圆月缺,备运裂解炉检修工作从未停歇。”裂解车间副主任冯炳坤介绍说。他们还成立“炉管班”专业团队,实施“一炉一案”,加强炉水在线分析表维护,用在线分析值取代人工分析值控制调整炉水水质,连续五个月不合格率PH值下降。他们对不同设备实施“因地制宜”策略,保证将最精准的管理模式应用到每台裂解炉。
另外,烯烃厂抓管理不放松,认为管理精细化作为装置稳定生产的关键所在。他们大抓劳动纪律,举行操作记录评比,开展产品产量竞赛,为职工发放超产奖,以经济杠杆激励职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激发精细操作的责任心。多措并举延续了三季度高负荷稳定生产态势,乙烯产量逐月攀升、再夺高产。
科学管控 寻找矛盾制衡点
9月20日,烯烃厂低氮燃烧器改造全面完成,相关人员立即提升负荷,克服高温雷雨天气影响,做大乙烯产量,9月份乙烯产量提高到73721吨,乙烯平均小时产量102.39吨,创1-9月份以来最好水平,随后,负荷、产量继续提升。
“负荷提起来了,也就意味着消除了困扰我们一年多的低负荷、长周期和达标排放三方面问题间的矛盾。”冯炳坤说。原来,自2017年以来进行的低氮燃烧器改造工程,是一套烟气时时监测系统,有利于裂解炉烟气的达标排放,但是,又因为工程改造影响裂解炉运行周期的长短,从而制约着装置负荷的提升;若裂解炉运行周期过长,就会造成烟气排放不达标,专业人员必须寻找到三者协调发力的制衡点。
他们针对薄弱环节集中攻破、科学把控,与研究院联合研发先进控制软件,凭借经验和高频次分析计算最佳参数,利用SPYRO软件测算数据调整裂解深度,加大裂解炉火嘴清理力度,确保烟气小时均值达标。
“这样做看似繁复,却可以从根本意义上解决运行周期与烟气问题,裂解炉运行周期明显增长。再加上工程改造完成后,负荷提高,现在乙烯产量提升也是水到渠成了。”烯烃厂副厂长房炳昌对近段时间取得的攻关成果很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