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技术的发展究竟会给那些依赖人工的传统工厂带来什么,尤其是,它是否会导致大量工人的失业?
近日,达索系统DELMIA首席执行官Guillaume在该公司主办的一次制造业大会上表示,制造智能技术的发展并不会减少工作的机会。
达索系统是来自法国的3D模拟和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软件提供商,即从产品设计、生产到交付使用后的运营、维护,每一步都能够通过技术进行仿真设计和追踪管理。
Guillaume向经济观察报表示“智能技术会改变这些工作,但并不是减少工作的数量。我亲身看到的例证有,芬兰的一家汽车零部件,他们针对自动化和机器人做了很多的部署,但结果员工的数量却翻了番。对全社会来说,技术会带来经济的增长和发展,这样就会创造就业机会,在这个方面我并没有太多的担心。”
Guillaume进一步解释说,该公司将某些基于智能制造的解决方案投放到了印度市场,结果同样如此,即便在人力成本很低的国家,“通过提高质量也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事实上,在人工智能究竟是否会带来失业这个问题上,和这家公司的高管持同样观点的人不在少数。
美国经济学家、西北大学教授罗伯特·戈登(Robert Gordon)在今年的一次演讲中便认为“我们并没有因人工智能陷入失业的边缘。” 他同时认为,人们很容易预测工作被新技术取代,但很难预测新技术可能带来的新的就业机会。
罗伯特·戈登举例表示,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自动取款机的数量从0增长至40万台,而银行柜员的就业人数从20万人增长至40万人,自动取款机并没有消灭银行柜员这个职业。再以2008年以来美国零售行业的变化为例,实体店就业人数并没有受到电子商务的冲击,虽然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有所下降,但现在已经稳步回升,而且实体店就业岗位虽然减少了20万个,但电子商务新创造了40万个就业岗位,综合来看零售行业的就业岗位依然是有所增加。
需要说明的是,罗伯特·戈登的判断是基于未来20年左右,而不是50年或100年之后的世界。在他看来,人工智能确实会取代一些工作,造成劳动力市场的动荡,但也会创造许多新的就业机会,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完全有能力创造足够大的劳动力市场。
在中国,关于人工智能带来的就业问题也不乏讨论,较具代表性的有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等人。李开复认为,人工智能发展很快,功能越来越强,而越来越强的人工智能可以代替人类胜任很多工作岗位,进而在未来造成大量失业。与此同时,国家之间人工智能产业会差距越来越大,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红利”也将失去,最终结果将导致人类社会贫富差距加大。
不过,这样的观点也被一部分人认为激进。携程旅行网董事局主席梁建章便认为,人工智能发展的并没有设想的那么快,或许未来30年才能真正有所取代,与此同时,历史上大多革命性的技术也带来了巨大的效率提升和社会效益,但是发明或使用技术的公司并没有赚到巨大的利润,因此人工智能不会加大人类社会的贫富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