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举行的2018年中国医院创新发展峰会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建院6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北医三院大外科主任、骨科专家刘忠军透露,3D打印技术在国内医疗领域应用4年来,该院已完成上百例应用3D打印技术的骨科手术。
资料图 新华社供图刘忠军介绍,这些年来,内植物对骨科治疗的发展进步有重要作用,而3D打印技术可以用钛合金金属打印出各种形状的内植物,从而解决了脊柱肿瘤、严重创伤等疑难重症的治疗问题。以往骨折,最原始的治疗方法是患者躺在床上等待骨折愈合;之后发展为用金属器材对骨折部分进行内固定,等待骨折愈合、恢复。刘忠军表示,3D打印材料和一些传统工艺的内固定器材相比,优势明显。人体骨骼形态不规则、结构复杂,而3D打印材料可以做成和解剖结构一样的形状。比如脊柱肿瘤患者在治疗中需要进行肿瘤切除手术,切除后涉及到骨头的填充、修补,医生用传统方式几乎束手无策,而3D打印可以顺利解决这一问题。除形状优势,3D打印技术还可以作出精细的微孔结构,这些结构可以让骨头和金属材料更好地生长在一起,完全替代骨骼,让患者取得更佳的恢复效果。
2014年以来,北医三院在骨科3D打印治疗领域已经开展数个“世界首例”手术,如2014年7月18日完成世界首例应用3D打印技术人工定制枢椎椎体治疗寰枢椎恶性肿瘤手术,2016年6月12日完成世界首例3D打印定制19厘米大跨度脊椎植入物手术……“术后两三个月病人就可以生活自理,现在已经完全可以正常生活。在这个领域里,我们看到了科技创新的巨大潜力。”刘忠军透露,目前该院3D打印技术主要应用在疑难杂症病例上,现已有上百名患者受益。
此外,3D打印技术将有助于解决“看病贵”的问题。“看病贵,医疗器械贵是个大原因,在骨科手术中,器材的费用要占到整个医疗费用的三分之二。涉及到脊柱外科,国内三甲医院基本使用的都是进口器材。”刘忠军介绍,3D打印这一新技术,世界各国都站在同一起跑线,“在3D金属打印技术刚刚问世时,我们就抓住时机,一直处于世界领先位置。”
目前国内3D打印医疗器械仍面临相关标准没有建立等尴尬问题。“例如很多3D打印器材需要根据不同病人的具体症状进行专门化定制,但我国目前还缺乏相关法规。”刘忠军说,“当一个病例没有更好的救治办法时,能使用3D打印是一件好事,但一旦出了问题,没有相关法规来保护医生的权益。”他透露,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制定3D打印等医疗器械定制化法规,未来还会组织成立专家委员会,以帮助参评、审批后续的3D打印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