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塑、限塑”屡屡受阻背后原因令人唏嘘

   2018-06-23 中国塑料机械网佚名1700
核心提示:近期,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于2018中国绿色消费年会上发布了《零售企业可持续发展实践调研报告》。该报告从“践行环境责任”“绿色采

近期,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于2018中国绿色消费年会上发布了《零售企业可持续发展实践调研报告》。该报告从“践行环境责任”“绿色采购与物流”“减少食物浪费”“消费者教育”等多个维度,呈现了目前零售企业在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优先领域,以及采取的共同行动。其中,对推动 “限塑令”的实施问题作了深入探讨,为企业未来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有力参考和借鉴。

随着近几年外卖、快递、电商等新业态的发展,塑料餐盒、塑料包装等的消耗量迅速上升,全球每年产生大约200多亿个塑料袋,使得塑料污染对地球的危害与日俱增。显然,这种无法降解的“白色污染”已成为当前非常严峻的全球环境形势之一。我国自2008年6月施行“限塑令”至今已整十年,然而,塑料制品仍是当下主要的购物和包装工具,塑料袋也并没有离我们远去,反而使用量暴增,这样的尴尬局面不得不引起社会各方深刻反思。

时至今日,为何不合格的塑料袋还是屡禁不止?不难发现,与其他材质的包装相比,塑料袋的确具有其他材料所不能完全代替的产品性能和价格优势。而“限塑令”遇阻,也是诸如包装材料的生产技术、生产成本、政令监管等各方面新老问题叠加所致的结果。

缺乏塑料替代品是首要原因

数年来,尽管像超市、商场等零售企业在推动实施“限塑令”的工作上表现积极,但在实际落实过程中仍然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中,很大的困难就是缺少合适的替代品。据近期公布的相关调查报告显示,超过85%的零售企业表示缺乏替代品是推进“减塑”的主要困难之一,其次是采用替代品面临成本增加的难题。

大量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大部分人群对一次性塑料袋依然不能够完全抵制。究其原因,不外乎使用方便和价格低廉两方面的原因。只要有需求就会有市场,有市场必然就有生产来满足需求。而近几年塑料包装需求量未减反增也从侧面反映出塑料材质无可比拟、难以替代的优越性。

从既得利益层面来讲,无论是一次性塑料袋的消费者还是生产者,事实上很难做到一步到位真正杜绝。若要有效降低塑料袋对环境污染,就需要自源头上减少甚至杜绝塑料污染。

因此,当下非常迫切的问题就是需要开发出更好的塑料包装的替代品,不管是材料性能还是生产成本,都需要和PE、PVC等塑料材质相匹敌,才可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合适替代品。通俗来讲,就是怎么从技术上研发出低成本的可替代品,才是治本之策。

技术及成本压力是根本性难题

为应对全球环境问题,目前世界范围内研发的新材料、新科技也是层出不穷。比如,可降解塑料、生物塑料、金属材料、食品提取物材料等,可不同程度地代替部分不可降解塑料包装。然而,新材料或多或少也都有限制因素,要完全取代当下以主流的塑料包装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对于生产厂家而言,塑料袋很明显的优点就是造价低廉,且技术成本低。就我国塑企生产的状况来看,大部分厂家还是倾向于生产一次性塑料袋。也有部分大企业生产PBAT等降解材质的购物袋,但在整个市场上占到的份额还是很有限。由于存在技术和成本层面的制约,可降解塑料袋目前在我国还无法实现大批量、大规模的生产和流通。因此,提升技术、降低成本是环保替代品被大范围采用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当然,随着新材料的开发和生产技术的进步,PE、PVC、LDPE、HDPE等塑料包装材质被逐步取代也只是时间的问题。实施“限塑令”以来,全降解塑料袋也开始被部分超市推广使用。比如永旺超市、华润万家等大型商场超市,早在2012年就开始大力推广使用全生物降解购物袋。

目前,包括沃尔玛、永辉等超市均逐步采用全降解材质购物袋替代普通PE塑料袋。相信不久的将来,可降解塑料塑料袋将会成为人们的购物袋首选,并将得到大范围的推广使用。

结语

虽然减塑限塑目前正遭遇严重挑战,但毋庸置疑的是,旨在遏制“白色污染”而颁布的“限塑令”,对减少塑料污染、增强人们环保意识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而塑料及塑料制品生产端的技术革新与替代性新产品的推出,对于“限塑”行动来说则是十分关键的。因此,认真反思十年的“限塑”实践,未来“限塑令”仍然有必要继续推行下去,并且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需要国家、企业和个人做好准备共同努力,以期真正实现“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这一主旨。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设计师档案
加关注0

雨过天晴  

0粉丝
0关注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