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是株洲市总量最大、实力最强、技术最先进、配套最完善的支柱产业。而随着3D打印与工业应用端的深化结合,根据株洲晚报,株洲市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将对适用于轨道交通装备维保领域的3D打印技术进行产业孵化。
根据创新中心的运营实体株洲国创轨道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莫洪波,目前3D打印技术已应用于工业设计领域,比如运用3D打印技术打印轨道交通关键零部件,像受电弓导向杆、高压接地开关传动件、真空断路器异性风缸、磁浮车辆悬浮架托臂等等,通过这一技术,可提高零件精密度、减少成本。
根据莫洪波,目前适用于轨道交通装备维保领域的3D打印技术这一项目已经完成了基础研究、商业策划和融资,预计今年实现产业化,两年总产值将达到1个亿。除3D打印技术外,创新中心还将以无人驾驶技术、新能源动力包集成技术、仿真技术、大数据与智能技术、受电碳滑板材料为突破进行产业孵化。
创新中心由中车株机、中车株洲所、中车株洲电机、中车株洲投资控股等中车在湘核心企业,株洲国投、株洲高科等株洲市国有平台公司,清华大学等科研院校,联诚控股、九方装备等民营企业,以及深圳麦格米特、南京高精齿轮传动、金蝶软件(中国)等上市公司共计12家股东联合组建。
根据3D科学谷的市场研究,株洲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技术积淀深厚,研发能力很强。株洲轨道交通装备企业自主研制开发的大功率传动机车、高速城轨车辆、高速重载货车等一大批产品均在国内居技术领先水平,部分产品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株洲主要代表性企业有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南车长江车辆株洲分公司、中铁轨道集团等,其中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电力机车生产厂家。
–—- 3D科学谷Review
相比于国内雨后春笋般出现各种3D打印创新中心,株洲的3D打印创新中心针对于轨道交通装备维保领域,这无疑更加聚焦,且具有将3D打印引入到轨道机车领域的产业化价值。
对适用于轨道交通装备维保领域的3D打印技术进行产业孵化,株洲市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的想法有着具体的对标参考案例。德国铁路公司(DB)已经将3D打印技术广泛用到了维修领域。
通过与专门从事3D打印的公司合作,德国铁路已经能够利用最先进的增材制造技术,而不是投资设备本身。事实上,为了促进物流部门增材制造解决方案,德国铁路甚至于2016年9月成立了“移动增材制造”网络。
同样,德国铁路也搭建了一个3D打印技术平台,这里面有不少的活跃企业,其中包括西门子、Concept Laser、Materialise、EOS、Stratasys、Autodesk等公司。
当然这里面的挑战除了打印技术的挑战,还有材料的挑战。德国铁路在采用3D打印零件方面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就是符合严格的安全要求。 某些方面,火车的安全要求甚至比飞机要严格得多,主要因为乘客需要乘坐长时间,而这对零件的抗磨损性和稳定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并且列车的零件需要满足阻燃的性能要求。
在铁路机车的维保领域引入3D打印技术,一个直观的变化就是对供应链带来的改变。3D打印技术对产品供应链产生的潜在影响是3D打印技术受到关注的重要原因之一。传统模式下,标准化的产品需要在特定的工厂中集中进行大批量生产,然后通过仓储、物流、分销抵达用户手中。在此过程中,不仅生产时间长,碳排放高,还包含了昂贵的物流成本。而采用3D打印制造模式,用户可以将产品的3D模型提交至最近的3D打印工厂或服务中心,按需进行生产。
3D打印对备品备件的供应链也在产生同样的影响。为此,有的企业已进行布局,例如,波音公司申请的飞机备品备件3D打印相关的专利,按照这个专利进行管理,波音公司可以不用设立多个库存中心存放零件备件,然后再运输到需要的位置,而只需搭建其一个拥有零备件CAD设计文件的在线模型库,任何地方只需一台3D打印机就可以在几分钟或几小时内制造出想要的备件。
正文参考自株洲晚报,因精力和物力所限,3D科学谷并不能保证引用部分100%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