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车间内不见了工人忙碌的景象,取而代之的是一台台电脑控制的机器人。随着人工智能在制造业中的普及应用,“机器人换人”已经成为工业升级的潮流。今年,阜阳市将坚定不移实施工业突破,大力提升新型工业化水平,在已有200余台工业机器人的基础上,再推广应用260台工业机器人。全年计划投入210亿元实施工业技改,全面推进工业转型升级。
加快“机器人换人”,工业机器人推广应用将有整体规划
在界首天能电池集团安徽有限公司包装车间,集成式桁架机器人正以每只5秒的速度,自动抓取电池送到预包装机,每天能生产近3万只电池。
“之前我们每小时做1000只电池,上马这条机器人生产线后,每小时可以做1300只到1500只电池,而且人员减少50%。”天能电池集团安徽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
驱动整条机器人生产线的“大脑”,是MES信息系统。在它的指挥下,所有的设备、机器人和工艺流程“全线联通”。“通过‘互联网+’与两化融合项目的结合,企业生产的全过程,都可以实现智能化。”
近年来,工业机器人迅速进入生产制造领域。去年,阜阳市出台了《阜阳市实施“双轮驱动”战略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若干政策》,支持智能制造项目发展,对新认定的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给予100万元奖补;对新认定的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给予50万元奖补。
2017年,阜阳市共有6家企业车间被认定为2017年安徽省数字化车间,获得相应政策支持。市经信委主任高文军告诉记者,目前全市已应用工业机器人206台,涉及食品、医药、机械制造等行业。
“结合已开工的阜阳新松机器人产业园项目,今年阜阳市将加快推进‘机器人换人’,计划再推广应用260台工业机器人,提升工业智能化水平。”高文军介绍,市经信委正着手聘请先进的机器人研究机构,制订全市的机器人推广应用规划,同时进一步梳理相关扶持政策,使扶持政策更切合企业需求。
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滚动实施一批新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新模式嵌入和“机器人换人”项目。“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人换人”,阜阳工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正全面提升。
210亿元投入技改,智能制造成工业升级重点
不仅是“机器人换人”,今年,阜阳市将积极发展智能制造产业,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高文军介绍,智能制造是今年全市优化工业结构的重点,阜阳市将继续实施“千亿资金、千企技改”行动,着力提升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同时,实施品牌化带动,推动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在转型升级中拓展发展空间。全年计划完成工业投资430亿元、同比增长15%左右,其中技改投资210亿元、同比增长20%左右,引导绿色食品、煤电化工、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重点是推进创新驱动,大力提升企业智能化水平,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对工业进行深入、立体、全方位的改造升级,加快数字化车间和自动化生产线建设,打造智能工厂和智慧园区,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力争2018年全市新增省级新产品20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个,安徽省工业设计中心1-2个,安徽工业精品3个,省级标准化示范企业1家,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家,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4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0家。
来源阜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