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聚烯烃产能格局改变之年

   2018-01-04 慧聪塑料网佚名1470
核心提示:聚烯烃2017年大致走出V字行情,上半年需求预期泡沫破裂,价格承压下降,下半年价格触底反弹,不过呈现淡季不淡,旺季不旺局面。2

聚烯烃2017年大致走出V字行情,上半年需求预期泡沫破裂,价格承压下降,下半年价格触底反弹,不过呈现淡季不淡,旺季不旺局面。2018年聚烯烃市场表观需求增速同比2017年微降,整体仍维持相对高位,但回料进口禁令及国内环保督察常态化对回料市场的影响不可忽视,配合下游需求端依旧维持刚需,增速大致持稳,预计2018年度价格重心较2017年度稍有上移。同时PE与PP排产比例的改变,有望导致二者价格重回2013年基本持平状态。

供应端新料方面,2018年PE表观消费量预计达到2927万吨,同比增速9.50%,较去年增速有所下滑,但仍超近4年8.02%的复合增长率,PP表观消费量预计达到2944万吨,同比增速7.92%,较去年下滑,并低于近4年8.41%的复合增长率,2018年新料供应增速虽较2017年有所下滑,但仍较为充裕,不过PE与PP排产比例变化较大,PE相较PP而言供应更为充裕。回料方面,2018年禁废令生效后所产生的影响目前评估难度较大,主要是工业源和生活源废塑料进口占比情况不明,另外禁废真正的执行力度还有待观察。保守估计,2018年进口回料的下降速度可能维持2017年下半年的降速,全年PE回料进口大致减少75万吨左右,PP回料进口大致减少58万吨左右。同时国内环保整治将常态化,国产回料开工率也将延续低位徘徊,整个回料市场的持续萎缩是毋庸置疑的,这部分回料缺口必将由新料替代,对整体供应端影响较大,后期市场博弈的重点就在于到底是回料减少的多,还是新料增加的多。

需求端,聚烯烃下游以快消品、民生用品为主,产品涉及领域广,使用周期短,非耐用品占主要比例,这些特性使得聚烯烃下游有别于其他工业品,需求相对刚性,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小。宏观经济更多的只是影响产业链库存的变化,进而影响表观需求,对实际需求影响不大。据中石油统计,聚烯烃下游在2012年结束高速增长后,2016至2021年国内聚烯烃市场需求的平均增速仍可达到6%左右,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状况。2018年聚烯烃下游,在环保整治促使行业整合升级,国标地膜最小标称厚度增加一倍,快递行业依旧呈现快速发展态势等利好刺激下,保守估计需求增速至少与2017年持平,整体维持稳定。

单边策略,一季度有国内外大量新增产能投产预期,供应压力较大,并且三月份面临仓单注销,对市场有一定抛压,配合春节长假因素,下游需求处于淡季,价格低点很有可能出现在一季度的春节前夕。二、三季度有检修相对集中利好,下游地膜旺季也开始启动,以及对一季度过度悲观的修复,价格应该会触底反弹。四季度国外新增货源基本会稳定供应国内,配合前期检修设备恢复开工,供应再次充裕,但下游仍处于棚膜需求旺季,价格可能高位震荡,稍许回落。

套利策略,短期推荐PP15反套与L-PP反套,PP15反套逻辑:MTO装置利润已降至历史低值,这种亏损状态不可长期延续,市场将会逐渐出现MTO装置停车或降负情况,远月PP预期很难进一步更差,PP大致会呈现远月升水近月格局;L-PP反套逻辑:市场炒作2018年国外大量PE新增设备投产预期,而PP进口依赖较低,国外产量变化基本没有太大影响,并且PP还具有MTO、MTP装置的边际成本支撑作用。中期推荐PP-3MA正套与L-PP正套,PP-3MA正套逻辑:目前PP与MA价差已缩小至历史较低水平,MTP、MTO装置亏损严重,这种亏损状态不可长期延续,部分装置已出现停车或降负荷,如兴兴能源、宁波富德等。配合2018年是甲醇产能投放期,市场普遍认为2018年上半年伊朗两套装置也将投产,进口量将显著抬升,而PP供给上并无大的刺激;L-PP正套逻辑:在2018年一二月份会对国外PE新增产能开工情况重新评估,如若开工不及预期,可能会迎来报复性反弹,对前期悲观预期进行修复。长期推荐L-PP反套,主要逻辑:国内PP产能已过投放高峰期,近年来产能增速持续下滑,预计2018年产能增速达到7.2%,远低于近9年产能复合增长率为11.3%,而PE方面,国内外均进入产能扩张之年,预计2018年全球PE产能达到10870万吨,2020年将达到12530万吨,PE供应压力明显高于PP。除此之外,国内PP行业产品转型急迫,预计2018年会有大量通用料(均聚PP)被专业料(共聚PP)替代,均聚PP将处于奇货可居的状态,对PP拉丝价格提供很好的支撑。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设计师档案
加关注0

雨过天晴  

0粉丝
0关注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