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西方赛跑,中国航天器深度尝试3D打印技术

   2017-10-25 3d打印网佚名2110

     这种激光“打印”金属粉末的工艺,使得金属材料冷却凝固速度极快,组织细小,力学性能优异,也具备了像锻件一样的高强度。直径4米的航天器部件拆分成6个2米左右的大零件,3D打印并加工后,再进行整体焊接。在过去,这样巨大的金属件从开模具到锻造,再到机械加工,是个非常浩大的工程,通常需要一年时间才能完成,而用3D打印的方式,仅需要3-6个月。

    根据张啸雨:“可能我们最快的在明年,或者是后年都会有发射的型号来去做这样的一个尝试。我们大概现在有60件到100件的产品已经是在完成了制造,而且已经开始装星,已经开始做整星级的力学实验。”

REVIEW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总体部(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501部)成立于1968年8月16日,是我国总体领域最多、专业技术最齐备的空间飞行器研制核心总体单位。四十余年来,总体部承担并完成了月球探测卫星、载人飞船、传输遥感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广播卫星、返回式卫星等各类航天器型号的技术抓总及相关分系统与产品研制任务,其中包括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第一个月面软着陆与巡视勘察探测器”嫦娥三号”,以及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传输遥感卫星、导航卫星等。截至2015年3月,总体部共抓总研制并成功发射了100余个航天器,为铸就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里程碑”做出了突出贡献。

    机械系统事业部的业务领域主要包含空间结构、空间机构、智能机器人以及分析与试验几大方向,形成了一系列航天器用核心产品,卫星主结构、太阳翼等典型产品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结构与机构设计、分析与验证等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并具有很强的转化能力。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体部在3D打印方面已经拥有多年的经验,并且形成了面向增材制造技术的设计方法,结合设计及制备技术的特点,进行全新的针对设计。

3dprinting_space_whitepaper_18

    DFAM(Design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最常见的定义是:基于增材制造技术的能力,通过形状、尺寸、层级结构和材料组成的系统综合设计最大限度提高产品性能的方法。在点阵结构胞元性能研究方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体部根据三维点阵的胞元形式的特点,结合三维点阵在航天器结构中应用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三维点阵结构胞元的表达规范,即通过胞元占据的空间并结合胞元杆件的直径来表达三维点阵结构胞元的设计信息。

3dprinting_space_whitepaper_19

    大量的实验数据,系统化的研究方法,使得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体部在3D打印方面拥有了与西方航天技术赛跑的竞争力。而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体部的增材制备方面,所委托的企业包括西安铂力特、鑫精合、以及卫星制造厂。

正文来源:央视财经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设计师档案
加关注0

雨过天晴  

0粉丝
0关注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