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换人”提质增效,为何珠三角的厂长们还眉头紧锁?

   2017-07-12 中国工控网佚名1940

案例3

贝尔顺集团主要制造和销售骨传导耳机等可穿戴设备,有8条生产线,近800名员工。其负责人说,去年看到一位家电企业老板的朋友引进去数台机械手,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部门岗位的人工需求的同时,还拿到了60万元的政府补贴,他今年也决定效仿。

但由于企业生产的是尺寸小、零部件较为精细的耳机,不敢停,不敢停,这是贝尔顺集团对现有生产线导入机械手的方案进行了解后的第一反应,那就是不敢停工。

贝尔顺集团招聘工人时非大专毕业以上不招,用工成本要比做家电的友商高得多因为零件小、材质脆弱,工人非常容易不小心用力过大掰零件,损失非常大,而大专以上学历的工人在工作中则更为细致和耐心。这导致工人工资在包吃包住的情况下,每个月要支付人均工资4000多元,而那些家电企业的工人只需3000元左右。

一开始,贝尔顺集团希望改造旧的生产线,引进一些机械手。但是,“经过研究,发现行不通。” 贝尔顺集团面临许多之前意想不到的问题。

首先是机械手长期工作导致的地板塌陷,会影响精度。贝尔顺集团工厂的地板是水泥的,将机械手放置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进行了一段时间作业后,地板会开裂、塌陷,而由于产品极为精细,几毫米的位移,就会导致机械手作业不够精确。而如果要在机械手与水泥地之间加垫层,则需要生产线停工才能完成。

车间的温度,也影响了机械手的温度。由于机械手与零部件直接接触的部分是塑料,在广东这样高温、湿冷与闷热、潮湿天气等说变就变的地区,温度、湿度的变化,都会导致机械手塑料件的变形。太热,塑料里的水分开始蒸发,塑料就会缩水变小;太潮,塑料又会膨胀,变大。塑料一旦出现变形,工作精度就会受影响,产品质量就可能难以保证,如果没有及时发现,还会出现同一批次产品全部不合格的糟糕状况,损失巨大。甚至,由于机械手操作次数多,而塑料件与零部件的接触面小,使用久了就会有痕迹凹槽,也会影响机械手的操作。

最终,贝尔顺集团决定不改造旧线,而是在下半年增加的2条新生产线导入机械手。如果机械手成功安装,贝尔顺集团每条生产线可以节省30名以上的工人,这意味着每个月能省下24万元的现金工资,以及60名员工的食宿成本。

案例4

高精度操作对机器人而言是目前较难攻克的一大难点。然而,有的行业对精度有着天然要求,珠宝、黄金便是其中一个。

在华南国际工业自动化展览会上,一名珠宝工厂的厂长说,戒指的加工、打磨,太困难了,因为太小,机械手如果抓松了,则打磨不到位;如果抓得过紧,则可能会造成磨损,而珠宝、黄金的磨损成本往往极为高昂。

案例5

与不同行业的生产特点进行结合是一些机器人企业碰到的最大难题。如何将机器人应用到不同行业的问题,因为隔行如隔山,不同领域的生产特点对机器人的操作有着千变万化的要求。

不同于机器人在汽车总装应用中,广东当地以轻工业为主,中小型企业众多,对小型轻量级的工业机器人有大量需求,但许多企业却无法买到真正适合自己、能够解决特定问题的机器人。

2012年,李群自动化与其他生产商合作进行设备生产,但由于缺乏充分的市场调研,所研发的产品未引起市场关注,几番折腾,到2012年底,在资金和团队上都出现问题。关键时刻,李群自动化参与了苹果公司的一个项目,日夜加班,交付了样机得以生存。

从那以后,李群自动化便开始进行产品转型,自主进行机器研发与制造,并在食品包装、3C电子这样规模大、人工消费大的行业做了大量调研,设计能让工厂使用的机器人。2015后,李群自动化为广东、香港两家龙头月饼企业量身定制了月饼包装的自动化生产线。

许多生产需求尚待挖掘

2015年《中国制造2025》发布,“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是明确要求大力推动重点领域之一。如今,相关产业正在逐渐落地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产业园,出现在了深圳、上海、江苏昆山、香河等地。

在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企业出现时,另一方面一些企业的真正需求尚未得到解决。各地的机器人产业园主要由政府推动,存在一些忽视企业需求而盲目追求热点技术的现象,但从全国来看,自动化产业发展还远远不足,大量企业存在着潜在的市场需求。

对于一个相对较新的产业而言,政府的补贴、支持政策,虽然可能带来一定的泡沫,但在产业初期的市场培育阶段是必要的,而市场的淘汰机制将到产业成熟后成为主导,发挥更大的作用。(原作者刘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设计师档案
加关注0

雨过天晴  

0粉丝
0关注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