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胡成鹏(音)穿过这间生产婴儿车和车轮的工厂时,他说,找工人现在已经成了他的头号难题。这间位于湖北省汉川市的工厂共有超过400名工人,员工流动率达到了20%,尽管每年的工资增长幅度都保持在两位数以上。他说“用工成本太高了。”所有这一切都解释了今年34岁的胡成鹏为何要拥抱中国的机器人革命。今年,他以每台4万元的价格购买了40台新机器人,替代数十名工人切割塑料模具。最终,在保持年生产量不变的前提下,这间工厂的用工人数将会比现在减少1/4。在中国,像胡这样打算转型的工厂正变得越来越多,工厂的机器人替代人工也正逐渐成为趋势。
工厂急着转向机器人和自动化生产有两大原因。一是中国已经不再是曾经的廉价劳动力天堂。2015年底,中国的制造业工人月工资达到了4126元,与巴西相当,但远高于墨西哥、泰国、马来西亚、越南和印度。6月20日发布的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报告显示,过去10年间,中国工人的实际工资增长了一倍多。用工成本的增加让许多公司即便依靠政府补贴,也很难维持利润,甚至是亏损。调查结果显示,去年,并没有多少工厂选择将生产迁移到工资水平更低的国家,而是投资于机器人和自动化生产。现在大约有8%的公司拥有机器人,2/5的工厂实现了自动化。二是产业的升级变得更为关键。许多工厂开始更多地着眼于研发高端的产品来获得更多利润而非简单粗暴地扩大生产。胡的工厂也正计划从生产简单零配件向生产高利润品牌婴儿车转变。
此外,部分省市正急于实现产业升级,出台了免税、退税或直接补贴等形式鼓励企业进行产业升级或转型。例如,在广东,每购买一台机器人都会获得补贴。但事情进展并非一帆风顺,即便政府如此大度,依然有1/5的公司亏损。对此,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程虹表示,这就像是一个婴儿,长得太快便会消化不良。我们发现,不断上涨的劳动力成本使得我们遇到了未曾料想到的各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