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行业是非常特殊的一个行业,工业机器人通常有一个衡量指标就是自动化水平高不高。在中国去年发布的数据显示,一万名工人中有42台机器人,前年是33台,重庆的数字与全国大抵相当。”
李洪军是重庆两江机器人融资租赁有限公司的常务副总经理,他表示,目前国内工业制造业机器人的自动化水平并不高。究其原因,资本、技术、市场上的三大难题制约着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不少大企业买不到优质的定制产品,一些中小企业则用不起机器人;另一方面,一批国际知名的机器人厂商因顾虑订单不足,不敢贸然在中国内陆布局建厂。
为了较好地整合机器人订单,重庆市两江新区在2014年成立了中国第一家机器人融资租赁公司——重庆两江机器人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制定了一套以金融撬动市场,以市场订单吸引世界知名企业入驻的策略,将机器人产业发展了起来。
去年,北汽银翔汽车有限公司有30万台车要上生产线,向银行贷款不仅难而且成本高,还有抵押的问题。于是北汽银翔选择向两江机器人融资租赁公司租借机器人,轻松解决了资金的问题。“用户角度来讲,根据还款利率分三年、五年还款,就解决了分期付款压力问题。融资租赁的租息部分是由增值税发票体现的,国家税务局允许用租金利息抵扣增值税,所以对企业来说用款压力不大。”
通过融资租赁手段,两江机器人融资租赁公司解决了厂商的订单问题和用户的资金缺口问题:一方面用很低的租息支持制造企业获得机器人,减少了企业的财务成本,是一种资源配置机制的创新。另一方面,帮助机器人厂商近乎“零成本”开掘潜在的细分市场,从而促进机器人产业更快发展。通过金融资本与制造业有机结合,刺激市场需求侧与供给侧。“用户在解决资金问题之后,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能耗、降低成本,达到供给侧改革的目的。鼓励产业,不是靠简单的拨款、补贴,而是帮企业找市场找订单,同时又解决用户的第一成本问题,通过这样一个结构设计,解决厂商的销售问题,解决用户的需求问题和资金链条的问题。”
目前,两江机器人融资租赁公司帮助两江机器人企业成功获得了8个亿的订单。有了订单,很快便吸引了川崎机器人、华数机器人、名匠机器人等境内外的制造企业投产。“这个华数机器人也是用于我们工业生产的机器人,它主要是对零部件焊接、加工,很大程度地减少了劳动力、提高了生产率。”
其中,作为首批抢滩重庆的机器人企业之一,重庆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的机器人国产化率已经达到80%以上,形成了年产千台机器人的规模,是国内很多汽车、家电龙头企业的供应商。通过自主研发,还攻克了工业机器人的多项核心关键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30余项,填补了国内空白。华数机器人公司的常务副总经理杨海滨说,“创新驱动、质量为先、规模生产、成本低廉、人才为先”是其制胜的关键。“我们的自主化率已经达到了80%,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这是我们坚持的创新驱动。对接市场、开发新品方面,现在如果直接同国外的机器人展开面对面的竞争,肯定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我们就走差异化,做国外机器人不愿意做、适合中国国情、大家用得起的机器人,成本只有国外机器人的三分之一。”
除了吸引机器人制造企业投产,市场订单也推动了中科院、重庆大学等机器人研究机构的成立。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研究院机器人与3D打印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郑彬告诉记者,2013年研制出3D打印机的样机时,受限于当时的科研体制,没法实现成果转化。一年后,大家以“市场为本,创新为魂” ,开展机器人技术转移、转化工作,先后孵化出3个机器人公司,分别从事服务机器人与3D打印、机器人检测与评定、手术机器人等,走出了一条成果转化的路来。“在2015年4月,我们成立了一个众筹公司,重庆院是知识产权入股,科研团队和院内人员全部是拿现金出来的,众筹了大概175万。我们想通过个性化制造3D打印加上机器人智力,对社会提供一些产品。”
重庆市机器人产业从无到有,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个集研发、制造、检测、展示、融资租赁等为一体的机器人全产业链,实现了近200亿的销售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