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人都知道过度包装,如何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消费模式等话题,受到公众热议。但是,此现象屡教不改,下面来盘点一下造成这种结果的核心问题。
塑料包装四大核心问题大盘点
焦点一:评判过度包装的标准是什么?需同时参照国家标准和地方性法规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的《限制商品过度包装通则》指出,所谓过度包装,是指超出正常的包装功能需求,其包装层数、包装空隙率、包装成本超过必要程度的包装。
那么,过度包装的“度”到底是什么呢?有没有明确的国家标准?业内专家表示,对于过度包装“度”的判断一般需要同时参照国家标准和地方性法规。
目前,已公布实施的国家标准包括:《限制商品过度包装通则》《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食品和化妆品包装计量检验规则》《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等。
此外,部分地区也针对限制过度包装和促进商品包装物减量专门出台了地方性法规,如《上海市商品包装物减量若干规定》《兰州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商品过度包装治理工作的通知》等。
具体到不同行业,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胡光伟表示,目前,国家标准主要对饮料酒、糕点、化妆品、保健食品、粮食等包装进行了明确“设限”,限量要求包括:包装空隙率、包装层数以及包装成本和商品销售价格比等3个方面。
例如,饮料酒的包装空隙率应在55%以下,包装层数必须为3层及以下;保健品、化妆品的包装空隙率应在60%以下,包装层数必须为3层及以下。并且,食品和化妆品除初始包装之外的所有包装成本的总和,不应超过商品销售价格的20%。
不过,胡光伟表示,水果、生鲜、快递等领域都还没有明确的国家标准、地方法规或指导文件,过度包装标准的缺失仍是普遍性问题。
过度包装的监管流程如何?成都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国主要采用抽查的形式,根据商品总量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抽样。
具体操作流程为:针对食品和化妆品包装的抽样,在生产企业成品仓库内或者食品和化妆品销售场所的待销食品和化妆品中抽取。同一品种、同一包装样式的食品和化妆品,抽样数量一般为1件。
焦点二:过度包装的“重灾区”主要集中在哪些领域?保健品、饮料酒、快递等为重点领域,一些知名品牌上“黑名单”
全国多地质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商品过度包装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保健品、饮料酒、快递等领域,此外,化妆品、茶叶、药品、月饼等领域也会出现程度不等的相关问题。
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布的2017年一季度商品包装的监督抽查结果显示,以保健品为代表的冲饮类方便食品包装抽样不合格率达20%,不合格项目均为包装空隙率。
一位业内人士介绍,近年来,商品包装抽样合格率连年上升,但保健品包装合格率一直“拖后腿”。虽然国家对保健品的包装有明确的规格要求,但对于生产商而言,规定的约束力有限。近两年来,一些知名品牌都曾登上“黑名单”,有的品牌甚至上榜不止一次。
饮料酒的过度包装问题同样突出,记者在抽查结果公示中看到,即便是一些知名品牌也曾登上包装不合格产品的“黑名单”。
记者调查发现,高档酒“瓶比酒贵”的现象十分普遍。淘宝网上,青花瓷、珐琅彩等材质的高端定制酒瓶价格从一两百元到一两千元不等,这些酒瓶做工精美,跟艺术品别无二致。许多商家都将“酒瓶可用于艺术品收藏”作为营销的噱头。
快递领域的过度包装问题几乎随处可见,在我国法规还没有对不同品类快递包装的规格进行明确规范的情况下,为了确保商品在运输过程中不被损坏,商家、快递运营商普遍会多给商品添几件“衣裳”。
大到冰箱、洗衣机,小到手机壳、眼线笔,再到时下火热的生鲜冷链配送,收到的快递包装几乎永远比实际商品大几号。如果是易碎物品,则包装更复杂,塑料袋、纸箱、缓冲包、泡沫绵、胶带等等不一而足。
一位在东北经营生鲜电商的李女士告诉记者,过度包装也是无奈之举,生鲜的包装成本多的时候超过10块钱。“我们也不愿意增加自己的运营成本,但如果包装简单了,有的客户就会投诉说食品不安全,所以我们也只能多包几层。”
焦点三:过度包装会造成哪些污染?胶带需近百年才能降解,劣质填充物含致病体
北京印刷学院青岛研究院副院长朱磊说,初步推算,我国塑料包装的实际回收率不到10%。胶带多以聚氯乙烯为主,不仅需要经过近百年才能降解,而且还在客观上造成了胶带与箱体难以分离,提高了其他包装材料的回收成本。这些包装大多被直接送进垃圾场填埋或焚烧,成为近年来污染城市环境的突出问题。
此外,记者了解到,一些商家和快递公司为了降低包装成本,还会采用由劣质材料制成的包装填充物。
据一家快递公司内部员工透露,许多快递包装塑料填充物仍大量使用从化工垃圾、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中回收的再生料。这种塑料袋一般含有超标的重金属、有毒有机物和细菌病毒等致病体。而对于纸壳包装,一些快递公司则会使用过量的填充物以提高纸箱克重,用劣质油墨进行印刷,导致纸壳包装上残留的有害有机物超标。
焦点四:如何破解过度包装问题?细化具体行业标准,突出生产企业责任意识
业内专家认为,解决过度包装问题,既需要培养公众的绿色消费观念,也需要强化政府和企业的责任意识,推进相关立法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周洪宇、全国政协委员安纯人等多位代表委员呼吁,加快对过度包装进行立法限制,推进各省区市出台地方法规,使治理、监管工作有法可依。
中国包装联合会有关负责人表示,行业协会也应在已有国家标准和地方法规的基础上,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从包装层数、包装用材、包装有效容积、包装成本比重、包装物的回收利用等方面,制订各系列产品的具体行业标准,引导企业在包装设计和生产环节中减少资源消耗。
上海科学院研究员、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战略咨询部主任沈跃栋认为,在强化过度包装立法的同时,还应采用市场调节的手段,对过度包装企业或在包装材料中添加无法回收的材料征收包装税。
专家介绍,德国在抑制过度包装问题上的经验值得借鉴。德国法规要求,凡包装体积明显超过商品本身10%以及包装费用明显超出商品30%的行为,应判定为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商业欺诈”。同时,德国还设立了对传统塑料袋征收1.27欧元/公斤的税,完全生物降解的塑料袋免税。
此外,沈跃栋、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专家熊孟清等业内人士认为,遏制过度包装要突出生产企业的责任意识。上世纪90年代初,法国通过法律形式要求:谁生产垃圾谁就要付出代价。此条例出台后,法国的生产企业想方设法简化包装、方便回收,过度包装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