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大战带火机器人,3D打印进入百姓家,去年随着最前沿科技闪耀德国汉诺威,数字经济转型让中国企业在引领世界信息通讯技术潮流方面崭露头角……在我国第二个“航天日”到来之际,科技创新促军民应用融合愈发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3D打印技术是一种新兴增材制造技术,与传统的去除材料加工技术不同,主要是通过连续的物理层叠加,利用数字模板,将增加材料打造成三维形状。
2014年,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成功使用三维快速成型机生产出了国内第一台轻量化和小型化数字ICCD相机的非金属外壳和部分结构件,也是国内首次将增材制造技术引入ICCD相机的研制和生产,实现了产业升级的新突破,且在降低成本、缩短研制周期等方面取得显著效益。因轻巧外型、携带方便、静音技术,很快获得了工业制造、文化创意和动漫娱乐、教育教学、建筑工程等民用领域的认可和应用,甚至3D打印机产品已远销海外。
从光电探测与应用板块的车载夜视辅助驾驶系统到智能教育板块的光电智慧校园系列产品;从医疗器械板块的高端手术显微镜到节能环保板块的污泥处理系统……这一系列的科技创新均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手术显微镜是现代外科手术不可缺少的医疗器械,目前,我国各个能进行疑难外科手术的三甲医院对于手术显微镜的需求完全依赖于进口,这无疑提高了病人的看病成本。”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第五研究室光学团队带头人孟军合主任向记者介绍,军民融合在于科技创新,第五研究室自主开展国产高端手术显微镜研发工作,目前,已完成第一代样机的研制,各项技术参数媲美国外同类型产品,得到相关配套医院和医生的一致好评。后续,光学团队将根据医院临床使用的反馈意见进行技术改进,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进而进一步降低外科手术费用,从而改善民生。
近年来,国家提出了“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天津自由贸易区建设等战略,将积累的大量科研成果转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深入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是每一个航天研发机构在履行国防和航天使命的同时探索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
作为国内最早从事光电工程技术研究、航天光电装备产品研发、生产的骨干单位之一,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积极落实航天科工与天津市战略合作协议,利用滨海新区国家级综合改革示范区和北方先进制造基地的政策优势,聚焦“光电传感器及应用系统、智能装备”两个产业方向,重点发展“光电成像与探测技术、3D打印装备与服务、光电医疗设备、教育信息化系统、环保设备”五大板块产品,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充分利用“天津市红外成像技术工程中心”和“天津市薄膜光学重点实验室”两个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为成果转化和产品培育提供了重要的平台支撑。预计到“十三五”末,实现营业收入30亿元,军民品比例达5∶5,军贸、民贸和横向任务比重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