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
调节阀在选择时,同时要考虑在特殊情况下,通过阀门定位器、电磁阀、限位开关等辅助装置使阀门应满足运作时间、分程控制等要求。
1.2 调节阀的安装
1.2.1在新安装的调节阀投运和大修投运初期,要注意工艺管道吹扫时采取隔离或拆除措施,以防止由于管道内焊渣、铁锈等在节流口、导向部位造成堵塞使介质流通不畅,进口泵 卡斯特红酒或调节阀检修中填料过紧,造成摩擦力增大,导致小信号不动作大信号动作过头的现象。
1.2.2 在安装调节阀时要注意调节阀的气开和气关,以防止由于阀杆长短不适,造成阀内漏。气开阀阀杆太长和气关阀阀杆太短,容易造成阀芯和阀座之间有空隙,不能充分接触,导致关不严而内漏。
1.2.3 为防止气蚀,在原始选型和安装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尽量将调节阀安装在系统的最低位置处,这样可以相对提高调节阀入口P1和出口P2的压力。
(2)在调节阀的上游或下游安装一个截止阀或者节流孔板来改变调节阀原有的安装压降特性(这种方法一般对于小流量情况比较有效)。
(3)用专门的反气蚀内件也可以有效地防止闪蒸或气蚀,它可以改变流体在调节阀内的流速变化,从而增加了内部压力。
(4)尽量选用材质较硬的调节阀,因为在发生气蚀时,对于这样的调节阀,它有一定的抗冲蚀性和耐磨性,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让气蚀存在,并且不会损坏调节阀的内件。相反,对于软性材质的调节阀,由于它的抗冲蚀性和耐磨性较差,当发生气蚀时,调节阀的内部构件很快就会被磨损,因而无法在有气蚀的情况下正常工作。
1.2.4 调节阀一般应直立安装,如需倾斜则应加以支撑。
1.2.5 介质流向必须与阀体箭头一致。
1.2.6 调节阀的安装位置应便于观察、操作和维护。
1.2.7 执行机构的信号管营有足够的伸缩余度,不应妨碍执行机构的动作。
2 影响调节阀安全运行的因素及对策
2.1 调节阀内漏
2.1.1 阀内漏,阀杆长短不适。
阀内漏的原因:气开阀,阀杆太长和气关阀阀杆太短,阀杆向上的(或向下)的距离不够,造成阀芯和阀座之间有空隙,不能充分接触,导致关不严而内漏。
解决对策:应缩短(或延长)调节阀阀杆使阀杆长度合适,使其不再内漏。
(1)填料泄漏
填料泄漏的原因:①填料装入填料函以后,经压盖对其施加轴向压力。由于填料的塑性,使其产生径向力,并与阀杆紧密接触,但这种接触并不是非常均匀的。有些部位接触的松,有些部位接触的紧,甚至有些部位没有接触上;②调节阀在使用过程中,阀杆同填料之间存在着相对运动,随着高温、高压和渗透性强的流体介质的影响,调节阀填料函也是发生泄漏现象较多的部位;③造成填料泄漏的主要原因是界面泄漏,对于纺织填料还会出现渗漏(压力介质沿着填料纤维之间的微小缝隙向外泄漏);④阀杆与填料间的界面泄漏是由于填料接触压力的逐渐衰减,填料自身老化等原因引起的,这时压力介质就会沿着填料与阀杆之间的接触间隙向外泄漏。
解决对策:①为使填料装入方便,在填料函顶端倒角,在填料函底部放置耐冲蚀的间隙较小的金属保护环(与填料的接触面不能为斜面),以防止填料被介质压力推出;②填料函各部位与填料接触部分的金属表面要精加工,以提高表面光洁度,减少填料磨损;③填料选用柔性石墨,因其具有气密性好,摩擦力小,长期使用后变化小,磨损的烧损小,维修容易,压盖螺栓重新拧紧后摩擦力不发生变化的特点。通过以上几点可保证填料密封的可靠性和长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