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优秀的竞品运营分析?

   2016-08-09 互联网整理佚名2690

 

  产品和运营是紧密结合的,运营是需要基于产品的,所以我认为在做运营竞品分析的时候,离不开对产品的理解和分析。   所以在选择分析维度的时候,有时候也要加上产品的维度。   下面我列出了综合类、产品类、运营类的一些维度:  实际分析中,结合竞品分析的目的,选取几个(不是全部!!!)作为分析的维度。   不同的维度在不同类型的产品中重要性也不同,怎样知道哪些维度会比较重要呢?   从产品的核心流程相关的维度就会比较重要,比如电商产品,浏览和下单是最核心的流程,所以和浏览、下单有关的,如UV、跳出率、下单率、SKU、GMV就肯定会在电商产品中比较重要,需要作为重点分析的维度。 

 

  体验法   要做分析,先从体验开始。体验一款产品或活动,可以分别从小白用户视角、忠实用户视角、产品设计视角来看,完整地走完整个流程,去感受整个被引导过程中的心态变化,包括困惑、冲动、烦躁、愤怒、喜悦、诱惑。   通过对产品的整体体验,对产品有个基本的认知,是运用所有方法的基础。   对比法   分析方法中最重要的就是对比法了,因为对比之后发现的差异,最能发现有价值的信息。   对比中既可以是A产品和B产品进行对比,也可以是同一产品不同时期的对比。   不同产品之间的对比,有一个技巧,就是用表格将不同的产品、不同的维度列出来,逐一填充不容易遗漏,最终形成一个看起来非常直观的表格。   下面有个图示,可以参考一下:   (图片截图自一份网易团队很早之前的一份分析报告)   如果上面这个表,用纯文字进行表述,你可以想象下写的人和看的人都会有多累。   在同一产品不同时间阶段的对比上,多结合不同时间段的背景和产品特点,深入思考变化的具体原因。   另外提醒一个非常重要的操作方法,就是一定要把流程图画出来,分析产品务必要画出产品流程图,分析运营活动就画运营流程图,把流程图画出来,就能看到很多表面上看不到的区别。   如果不信的话,你们可以试着去画一下,京东、美团、唯品会3个产品的下单流程,然后就会发现不少意外的收获。   同一产品不同时期的对比,我举一个我日常经常分析的例子,比如我想了解过去1个月虎嗅的公众号哪些文章很火,哪些没人看,从而帮助我了解科技阅读爱好者的喜好,从而对我下一步写出用户更喜欢的文章会有帮助。   我是这么操作的,首先统计一下虎嗅网过去1个月的206篇文章标题、阅读数和点赞数,然后看阅读数最高的前20篇文章,而阅读数最低的10篇文章,并分析和研究,造成这样差异的原因在哪里。 

  (图:虎嗅网 4.17-5.17阅读数前20的文章)

 

   受制于篇幅,我这里就不做深入分析了。只从标题和阅读数上简单分析可以发现2个结论:   1. Papi酱、成人用品展、杜蕾斯空气炮、百度莆田系、直播等热门话题的报道和剖析本身就容易带来更高的关注和流量。给我的启发是,如果有机会结合热点写一些深度文章会有不小的传播。   2. 阅读量最低的10条中有6条都是广告。   上面还只是从标题和阅读数之间的关系去分析,打开每篇文章对应分析,还会有很多有价值的发现。   测试法   通过做一定提前规划的动作进行测试,根据实际反馈,得到有价值的结论。   比如想知道一个社区产品竞品的用户内容喜爱倾向,想了解这个产品的用户,到底是喜欢干货、鸡汤、美女、时政还是八卦,提前把每个类别的内容准备3份,每天选3个时间段,每天按预定的时间发,然后看用户反馈得出结论。   这样做每一类内容都至少3份,消除了一些内容质量的差异,3个时间段都有发,消除了时间段不同的差异,最后体现的效果,就会相对准确一些。   下面这个图就是根据上面的计划要求排的一个内容投放时间表,根据表排的时间发内容,并进行阅读量的统计,这样根据实际反馈得到的结论就会更靠谱一些。   通过最后测算出来的阅读量,发现这个用户群比较喜欢鸡汤和美女,对时政内容不感兴趣。   推断法   根据现有的数据和资料,做出一定的推断,从而得出结论。   比如想研究某个活动对某个公众号的效果,在这个活动前,该公众号头条阅读平均是1000(7天以上),某个活动后头条平均阅读数增加了200(7天以上),根据公众号打开率一般在10%上下,就可以粗略地估计出来,这次活动增粉大概是2000人左右,实际的话应该会更少一些,因为会有新增的粉丝打开率高一些,且估算的期间还有非活动带来的增长,所以粗略估计下来,应该是增粉1000-2000人之间。   再看到竞品做这次活动,送了一台999元的手机,10张电影票,成本大概是1500元,也就是这个活动的平均增粉成本在0.75-1.5元/个,如果觉得这个成本可接受,就可以换个噱头模仿对手,同时在各方面多做些转化率的优化,这样就可以通过借鉴和优化得到一个很好的活动策划了。   有些过往活动信息找不到了怎么办?   很多APP里的活动主要是通过Push或者Banner进行推广,活动结束之后就很难找到这些信息的如扣了。有个小技巧,一般比较重要的运营活动都会在APP同名的公众号进行发布,浏览公众号历史消息,获取过往活动运营信息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式。   套用工具、模型   分析问题中常用的分析工具:5W2H分析法、十字象限分析法、MECE原则等;市场和战略中常用的方法,如SWOT分析、波特五力分析模型、波特价值链分析模型、SCP分析模型、麦肯锡矩阵等。   这些工具模型都能搜索到,有兴趣可以去学习下。    1.报告阅读体验要好:   要充分考虑到阅读报告人的体验,能够让他清晰地理解到你的观点、论据。一般我们在认真看长文件之前,都会先快速拉一遍扫一眼,对于阅读体验差的文件,都会下意识地认为这份文件的质量不会太高。   阅读体验好,有几个具体的注意事项:   a. 要有目录,章节结构明了,规范段落,加上“1.1、1.2”这样的标识。   b. 排版清晰,段距、行距适中,字体大小有层次感。   c. 图文并茂,多用图表,不容易描述的地方要加截图。   2.一定要有结论:   分析报告不是小说,一定要有结论!不能让别人看了你很长的研究论述之后,还要费尽心思猜你想要得出的结论。   即使分析的对象比较复杂,目前无法准确判断得到推论,也是有一个“结论”,即“情况复杂有待进一步研究”。   分析的结论一般可以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对研究对象的分析总结,二是对自己的行动建议。   3.观点和描述不要过于主观   过于主观的分析,很难让人信服和接受。即使有主观感受,也试着分析一下,是由哪些客观原因造成的?   举例:“这个界面我比较喜欢"就比较主观,可以分析下喜欢的原因是什么?是更简洁?间距合适?色彩更好?效果很酷?   “这个下单流程体验还不错”也比较主观,好在哪里?加载更快?步骤更少?更符合原有习惯?支持支付方式更多?   如果比较复杂的主观描述,可以用打分替代。   比如对于某个模块的体验,描述好不好的如果用词语的话,就会有“还行”、“很好”、“很棒”、“不错”、“牛逼”、“超赞”的话,就不好进行对比,到底是“牛逼”更好,还是“超赞”更好?   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对于这个方面用分数进行衡量,比如用0~10分对这个体验进行打分,这样就能够相对客观地得出不同产品更直接的对比了。   4.求职提交报告的建议   在结构清晰的情况下,字数多、页数多一般代表你的投入了很多,这会在态度上首先赢得一部分加分。   写整体竞品分析比只分析求职产品风险小一些,因为只分析求职的这家产品,不太可能在认知上超过面试官,有亮点也不容易出现,有纰漏却很容易显现,加上竞品一起写就会更容易出彩。   报告最好生成在线链接,再用短链接+二维码工具生成一个二维码,嵌入到简历中,方便HR打开。   最后说的话   其实要完整看完这篇完整挺不容易的,要实际开始写更不容易,甚至是痛苦的,这是很正常的,因为毕竟对这个行业不够了解,需要消耗大量脑细胞进行学习、思考。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