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塑件的工艺分析
该零件较大,表面为外观面,不允许有浇口痕迹,故不宜采用外观面直接浇口,也不宜采用针点浇口。
若采用侧浇口,因塑件较大,考虑该公司注射机种类及塑件产量,确定此模排布为一模一腔。若用侧浇口则只能采用斜浇口套,但斜浇口套的斜度不宜过大,故采用侧浇口也不合适。
综合考虑,采用从塑件内表面中心直接进胶、动模倒装加热式热流道注射模具(一模一腔)。采用这种设计的优点是:
(1)从塑件内表面进胶(图2),塑件的外观面无浇口痕迹,保证了塑件的质量。
1.2 选择分模面
分模面(pl面)选择最基本的原则是应选在塑件外形最大轮廓处,且应有利于塑件的顺利脱模。考虑塑件侧面的倒钩(倒钩的处理在稍后中再详述),分模面的选择如图4所示。
在塑件侧壁上有八处侧凹(图2),其中,侧凹1、侧凹2、侧凹3形状相似(局部放大图如图5(a)所示),采用滑块11、滑块型芯12、弯销13抽芯处理。侧凹4、侧凹5、侧凹6、侧凹7形状相似(局部放大图如图5(b)所示),采用斜撑销4 9 抽芯处理。侧凹8 (局部放大图如图5(c)所示)采用弯销13与滑块24抽芯处理。具体模具结构如图4所示。
排气除利用分型面、顶针、型芯、斜撑销等配合间隙排气外,在定模型芯上开排气槽。
1.5 顶出与复位
一般模具p l 面以下的部分(图4 )为可动侧,pl面以上的部分为固定侧,固定侧的浇口套与注射机的喷嘴配合。由于该套模具采用的是动模倒装式结构,即模具的动模部分装有浇口套,模具安装时与注射机的喷嘴配合,pl面以下的动模部分不再可动,而变为了固定侧,pl面以上的部分则成为可动侧。如此一来,顶出就不能再依靠注射机的顶杆来提供源动力了。该模具采用了2个油压缸,油压系统通过模具上的推出机构将塑件推出模外。
顶出与复位:因塑件中有圆柱形销孔,故在该处采用套筒顶针3。顶出与复位由油压缸38提供动力源,加上顶针及处理内侧倒钩的斜撑销等共同参与顶出与复位。
2 模具总体结构
模具总体结构如图4所示,采用加热流道浇注系统,从塑件内表面进胶,以保证塑件外观面质量。在模具安装时,将pl面以下的部分装在注射机的喷嘴侧,即采用动模倒装式结构,不需要注射机的顶出系统,采用油压缸完成顶出与复位。塑件上的8处侧凹分别采用弯销、滑块与斜撑销抽芯处理。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镶块19的作用是:由于采用加热式流道,要求料头较快冷却,以防开模顶出时出现流涎现象,而塑件中心及料头(图3)的温度较高,故冷却水路在塑件中心部位要加强,采用镶块19是为了方便塑件中心部位流水畅通。
3 结论
该模具是一套动模倒装加热式热流道注射模,设计合理、新颖、严谨,模具动作可靠,经过生产实践证明,塑料产品的质量、产量都得到了根本保证,还减少了浇注系统的凝料,提高了材料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