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3D打印”的字眼进入大众的视线,迅速走红。
3D打印技术与普通打印机工作原理基本相同,只是需要在打印机内装有液体或粉末等“打印材料”,与电脑连接后,通过电脑控制把“打印材料”一层层叠加起来,最终把计算机上的蓝图变成实物。
在“中国制造2025”推动下,3D打印迎来高速发展期,技术瓶颈不断突破,市场空间巨大。近日国务院专题讲座重点讨论3D打印技术,政府大力支持将进一步提升3D打印产业的发展机遇。
业内人士预计,未来几年中国3D打印市场仍将保持40%左右的增长速度,到2018年有望突破200亿元,中国有望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3D打印市场。
(3D打印机)
目前,国内的3D打印已经在家电及电子消费品、建筑、教育、模具检测、医疗及牙科正畸、文化创意及文物修复、汽车及其他交通工具、航空航天等领域实现了应用。可以说,3D打印已经改变了制造行业的进程。
3D打印是否会代替传统模具行业?
3D打印的优势很明显:可免除制造刀具、夹具和模具的过程,直接进行产品加工,解决了生产工艺难以解决的问题,还节约材料、缩短时间。
那么,这种输入产品三维造型,就能打印出实物的3D打印技术是否会对中国模具行业带来冲击呢?
虽然很具优越性,但目前的3D打印技术还未成熟,材料、机器、知识产权、道德、花费等诸多因素都是3D技术发展的阻碍。
短期内3D打印不会震撼模具制造业的地位,3D打印技术暂时无法应用于大量生产,富士康为苹果代工生产iPhone已经多年。郭台铭以3D打印制造的手机为例,说明3D打印的产品只能看不能用,因为这些产品上不能加上电子元器件,无法为电子产品量产。
3D打印即使不生产电子产品,但受材料的限制,可以生产的其他产品也很少,即使生产出来的产品,也无法量产,而且一摔就碎。
(3D打印材料)
从长远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3D打印技术将会越来越成熟,在未来,3D打印的效率会提高,成本会降低,而3D技术对模具行业的影响也将不容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