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零件展开及排样设计流程
基于DYNAFORM的冲压零件展开及排样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第一,建立冲压零件的CAD模型;第二,将CAD模型导入DYNAFORM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有限元的前处理、有限元分析和仿真结果分析。
建立冲压件的CAD模型,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运用DYANFORM的前处理功能直接建立(建模效率不高);另一种是运用3D软件(如UG、Pro/e、catia等)建立零件的实体模型,然后将零件中性层曲面面模型以一定的数据格式(如iges、prt、dxf文件等)导入DYAN-FORM。H1通常零件展开取中性面来计算,但由于越复杂的零件中性层位置较难确定,本文采用中间层代替中性层,中间层由实体模型的上(或下)表面向下(或上)偏移零件的半个厚度得到,得到的中间层模型如图2。
3.1 网格的划分与修正
将中间层曲面通过DYNAFORM/BSE模块导入并进行网格划分,划分前首先对网格参数进行设置,主要是单元的类型和单元的大小(这里主要采用四边形单元,单元大小为5mm)划分模型,划分后给出网格质量信息。根据信息找出质量不好的网格,利用修补工具调整网格(这里利用修改单元工具来消除存在的质量问题)达到完善网格质量。如图3所示左图高亮处为质量差单元右图为修改好的单元,经过一系列修正得、到最终有限元模型如图4所示。
首先进行成形参数的设置(包括零件的材料,零件的厚度,以及采用的求解器),该冲压件采用ST16材料,厚度1.0mm,求解器采用修正一步成形法(MSTP)。经过30秒仿真(硬件配置CPU 1.3G,内存768M)计算后得到如图5所示的坯料外形,将其与实际使用及其他方法展开到得到的坯料外形对比,结果大致相当,且对某些复杂零件计算结果还更加精确。
排样前设置排样参数(最小工艺搭边值莉排样布置方式),根据零件的外形及材料性质查模具设计手册得到搭边值工件间为1.5mm,沿边1.8mm,布置方式考虑到模具结构采用单排)计算后得到几种排样方案,在其中选择材料利用率最高的方案(81.22%)作为最后的排样结构如图6所示。
运用DYNAFORM进行冲压零件展开排样设计。过程简单,展开得到的毛坯形状与实际情况能很好的吻合,而且运算时间短,同其他的展开方法相比,该方法应用到冲压件的早期设计阶段。缩短产品设计周期,而且DYNAFORM功能强大,能进一步地对材料冲压成形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根据模拟结果指导冲压模具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