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测量技术在飞机制造领域的应用
1 三坐标测量机
综合来看,坐标测量技术可以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大类,其中接触式坐标测量的典型代表是三坐标测量机,用触发测头或扫描测头采集几何元素上一些点的坐标值,再由软件按一定评定准则算出这些几何元素的尺寸、形状、相对位置等。坐标测量机一般由主机、控制系统、软件系统及探测系统所组成,为传统的直角坐标框架式结构,包括移动桥式和固定桥式坐标测量机、龙门式坐标测量机、悬臂式坐标测量机等[1,4]。
三坐标测量机的突出特点是高精度,可达到μm级,非常适合测量具有复杂形状、精度要求很高的零件,在航空制造领域的典型应用就是航空发动机叶片、叶盘的检测(图1)。
2 三维数字摄影测量技术[7-11]
三维数字摄影测量又称数字近景工业摄影测量,是基于计算机视觉方法的非接触式三维测量技术的典型代表。基本原理是通过1台(或者多台)高分辨率的数字像机对被测物摄影,采用回光反射标志得到物体的二维数字影像,根据不同位置的数字影像可以解算出相机间的位置和姿态关系,经过计算机图像处理后可以得到目标点的空间坐标值(X,Y,Z)。
摄影测量设备方便携带,适用于现场测量,非常适合飞机装配现场零部件的检测。测量时工件测量坐标系往往与飞机设计坐标系并不重合,为便于进行点云数据的后置处理,需要在完成测量点的三维坐标解算后将该工件测量坐标系转换为飞机设计坐标系。因此在拍摄准备时采用特殊反光标记对若干特征点(至少3个)进行标定,这些特征点在飞机设计坐标系中具有准确的三维坐标,且易于观测及拍摄。在拍摄阶段对这些标记了的特征点进行重点拍摄,通过拍摄中采集的坐标系特征点完成向飞机设计坐标系的转换,最终获得飞机部件外形三维点云,以此点云为基础,匹配飞机设计数模,实现部件外形准确度精准检测、空间位姿解算、装配质量评估等目的。
国外有关三维数字摄影测量的研究、应用及商品已很成熟,如美国GSI公司的V-STARS系统、挪威Metronor公司的Metronor系统和德国AICON 3D公司的DPA-Pro系统等。GSI公司的V-STARS系统精度最高,10m范围内测量精度可以达到0.05mm(图3)。
激光跟踪仪是典型的球坐标系的坐标测量系统(图4),利用激光干涉系统(IFM)及反射镜组成测距系统,绕两个轴转动的角度编码器确定两个极角,形成一个完整的球坐标测量系统。精密的角度编码器、断光再续技术和激光跟踪技术使得激光跟踪仪可以在工业环境下动态跟踪靶标进行空间坐标测量,可以用来测量静止目标,跟踪和测量移动目标或它们的组合。
20世纪末,美国ArcSecond公司开发了基于全球定位系统(GPS)理念的室内GPS,成为一种兼具高精度、高可靠性和高效率的三维坐标测量技术,为大尺寸复杂结构的对接和装配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iGPS 由激光发射器、传感器以及传输系统组成,激光发射器(图5)发射出两个呈扇形的激光面,这两个激光扇面在工作区域高速旋转。每个发射器有特定的旋转频率,根据接收器所能接收到的激光,它能够对水平角及垂直角进行测量。通过几个不同发射器的组合,利用三角形原理可以计算出测量点的三维坐标。测量一个点最少需要两个发射器,发射器越多,测量越精确。在大空间中使用时,误差能够保证在70~100μm[14]。
图6是iGPS 的应用,被测目标位于场地的中央,激光发射器固定在便携式三角架顶端,这些发射的位置是随意布置的,只要保证所有的测量点被覆盖。
5 激光雷达
激光雷达是一种球坐标系的测量系统,是雷达技术与激光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将一束聚焦的红外激光投向被测目标,在被测目标上会产生大量的反射光束,根据入射激光返回雷达所经历的时间得出被测目标与激光雷达的距离。被测目标的方位角和仰角分别由反射镜和旋转头获取,将获得的球坐标转换成直角坐标,即可获得被测目标的空间三维坐标[15]。
激光雷达的主要特点是:测量精度高,20m范围内其三维误差可以达到0.02~0.2mm,测量半径最大可以达到60m;能够实现快速数据采集,扫描速度可达4000pts/s;可快速安装,实现便携移动式现场测量;具备非接触式激光线扫描和单点测量CMM(坐标测量机)两种模式;多台激光雷达装置可建立统一的测量坐标系。
结束语
坐标测量技术已经是一门应用领域多、跨学科、技术性强的系统工程。随着新的工业和民用需求的出现和发展,基于新型测感原理和技术的传感器件和测头系统的需求和应用也会越来越多。一个重要的趋势就是基于激光、电磁、超声、半导体感光等新型物理感应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测量设备中,使得各种基于非接触测量原理的便携式坐标测量系统蓬勃发展起来,并且将在今后的坐标测量技术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2]。
软件越来越强大,软件性能已成为反映坐标测量机整体性能的重要因素。基于CAD技术的检测方法、测量路径规划和优化、测量数据的自动分析和评价等功能已成为现代测量软件的必备。结合摄像传感测头的图像识别技术也将会得到大量应用,包括有CAD模型的比较辨识和没有CAD模型的智能抽取辨识,它们将极大提高测量的速度和智能化水平。另外软件功能的模块化、网络化、多能化,将使测量真正成为企业制造系统闭环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 海克斯康测量技术(青岛)有限公司.实用坐标测量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2] 李明,费丽娜.几何坐标测量技术及应用.北京:中国质检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3] 石照耀,张斌,林家春,等.坐标测量技术半世纪—演变与趋势.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1,37(5):14-22.
[4] 张国雄.三坐标测量机.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
[5] 蔺小军,李宜明,李政辉,等.整体叶盘叶片型面CMM 测量路径规划技术.航空制造技术, 2012(11):50-52.
[6] 蔺小军.航空发动机叶片CMM测量技术.海克斯康2007年度坐标测量应用技术论文集.2007:1-7.
[7] 达飞鹏,盖绍彦.光栅投影三维精密测量.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8] 雷宝,贺韡,王永红.飞机部件外形三维数字摄影测量技术. 航空制造技术,2013(7):42-46.
[9] 黄桂平,钦桂勤.大尺寸三坐标测量方法与系统.宇航计测技术,2007,27(4):15-19.
[10] 黄桂平,范升宏.大尺寸三维测量设备及其在飞机制造中的应用.第三届民用飞机先进制造技术及装备论坛论文汇编,2011.
[11] 黄桂平,钦桂勤,卢成静.数字近景摄影大尺寸三坐标测量系统V-STARS的测试与应用. 宇航计测技术,2009,29(2): 7-11.
[12] 黄宇.激光跟踪仪在飞机数字化制造过程中的应用.航空制造技术, 2011(6): 24-29.
[13] 郑联语,朱绪胜,姜丽萍. 大尺寸测量技术在航空制造业中的应用及关键技术. 航空制造技术,2013(7):38-41.
[14] 郭洪杰,王碧玲,赵建国. iGPS测量系统实现关键技术及应用.航空制造技术. 2012(11):46-49.
[15] 李泷杲,黄翔,方伟,等.飞机装配中的数字化测量系统. 航空制造技术,2010(23):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