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此前报道,沃森肿瘤专家可以辅助医生决策,在读取相应病例数据后,反馈出治疗方案,提高医生治疗水平。而与国内AI医疗公司所希望的首先覆盖基层医疗机构的策略不同,肿瘤专家首先希望落地的是全中国占比仅0.1%的三级医院。
据介绍,此次合作的第一阶段目标是要在中国超过100家的医疗机构落地IBM Watson for Oncology,其中首先大部分将是三级医院。
IBM Watson Health入华,愈加紧急的步伐
Watson医疗应用是在2015年7月就开始在当地市场商用的。
一年后,即2016年8月左右,Watson医疗应用就开始谋划进入中国。
IBM的人工智能Watson在公众认知中,不算特别令人兴奋,但绝对是最“勤劳”的。特别是在医疗方面,仅去年IBM就分别以26亿和10亿美元,收购了医疗数据公司Truven和医疗影像与临床系统提供商Merge Healthcare。可见,Watson Health对于IBM商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对于中国这个被寄望为最大AI医疗市场的地区,IBM也是从未放弃过在中国本土化的努力。
本次与百洋的合作宣布之时,许多业内人士都知道,IBM Watson Health入华过程中,国内是不止一家运营代理合作商。其中,曾经知名度较高的是杭州公司认知关怀。据了解,该公司创始人原为IBM资深员工,快速决策让其抢得了先机。
而仅半年后,IBM就迫切地寻找到下一家销售代理。
本次合作方百洋医药集团董事长付钢表示,百洋智能科技与IBM将展开新一段范围更广的合作——百洋不仅是IBM的一个客户——认知关怀相当于本身就是Watson for Oncology的一个客户,还是总代理商,通过建立一个数据中心来跟医院、医生合作,并进行层级延伸的合作促成。这意味着,在这之后IBM不需要再亲自在肿瘤的产品线上发展用户。
背后是争夺的迫切和数据的瓶颈
目前,人工智能医疗市场虽然才刚刚起步,但已经吸引了各科技巨头布局。与此同时,据统计,2016年以来,已有近20家人工智能+医学影像公司先后获得投资,加速布局AI医疗。辅助医疗市场瞬间成为蓝海。
据公开数据显示,认知关怀成为Oncology运营商时,达成合作的医院约20家,半年后这个数字是多少不得而知,但对IBM来说,面对中国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AI医疗市场,肯定是不够的。这个“不够”,不仅关乎市场占有率,还关乎技术的发展。
而这个技术阻碍,也非当日所指摘的汉化问题。事实上,如今医生的受教育水平普遍较高,且据百洋透露,首批落地的医疗机构将倾向于大三甲医院,因此,从前存在的所谓汉化问题,已经不是重点。众所周知,Watson Health的诞生归因于所吃下的超过290本高等级医学期刊文献,医疗指南,以及MSKCC一百多年临床实践的最佳实践。与此同时,由MSKCC的专家医生给出患者的指标以及他们认为最权威的治疗方案,让Watson去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以此进行训练。
所以,Watson的能力是基于西方患者数据库、医学理论得出的循证医学诊治,但是,由于种族基因、生活环境的差异,中西方患者在癌症疾病的发病以及治疗都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对于Watson而言,成功获得足够的中国医疗机构的病例病史数据,并进行循环的认知计算训练,是其完成中国市场本土化的必要步骤。
根据行业人士表示,这个足够是指,数量上的多,以及数据类型的多样性,包括病种和地域性。同时,这也回答了,这个中国总代理为什么是百洋。
据付钢介绍,百洋旗下移动医疗软件掌上医讯,是目前中国医生使用时长最多的自我学习工具,达到四十万,使用包括查询资讯、开会、下载课件,以及考试的模拟训练。同时,旗下“易复诊”平台,活跃着六万医生在用来管理自己的病人。
更重要的是,去年该公司启动了菩提医疗云,往着打破医疗机构信息孤岛的方向努力。据内部透露,目前百洋的平台产品在全中国覆盖12000医疗机构,23万家药店。
这些数据和覆盖范围,正是IBM所相中的。目前医疗机构体系中,数据孤岛以及信息敏感度问题,让数据的获取变得尤为困难。所以,百洋所拥有的平台渠道,为IBM争夺这个蓝海市场提供了至少目前来看最诱惑的条件。
根据合作协议,未来百洋有计划向沃森开放海量患者行为信息、临床数据、购药数据和保险数据等,沃森通过对用户医疗健康记录、药店数据等信息的分析,可以预测用户患有疾病的风险,并由此制定个性化的健康问题解决方案。
斯坦福大学医学物理部主任、终身教授邢磊曾在接受雷锋网采访时表示,数据不集中不规范是目前智能医学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换句话说,谁可以率先获得最广泛优质数据,谁就能率先在国内市场打破AI医疗的壁垒。
因此,也只有来自三级医院的优质数据,对于IBM Watson训练系统来说,才是最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