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机器人产业再造一个美的靠谱吗?

   2017-03-27 中国家电网佚名6600
核心提示:  继与安川电子合作成立两家机器人公司后,美的集团斥资292亿元收购德国机器人制造商库卡,随后又将以色列传动装置厂商高创50%
   继与安川电子合作成立两家机器人公司后,美的集团斥资292亿元收购德国机器人制造商库卡,随后又将以色列传动装置厂商高创50%的股权纳入囊中,三项大手笔出海投资,将美的发力机器人制造产业的“司马昭之心”彰显无疑。尽管业界仍对美的“买买买”的血拼之路持观望态度,但通过抽丝剥茧的分析,笔者认为,美的开辟的“第二条跑道”即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再造一个美的”的契机。

 

  机器人产业风口降临

 

  近年来,中国劳动力低成本优势逐步丧失,依靠廉价劳动力成长起来的中国制造业成本急剧上升。据悉,2010年我国制造业人员平均工资为30916元,截止2015年已上升至55324元,未来,这一成本还将上升。

 

  劳动力成本的大幅提高,倒逼制造企业提高单位生产率。企业“机器换人”意愿愈发强烈,据不完全统计,在江浙、广东沿海一带,有64.2%的受访企业具有“机器换人”的强烈意愿,14.5%的企业正在做此类准备,工业自动化解决方案、工业机器人应用,将成为缓解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产品提质增效的核心驱动。而相对已经广泛运用工业自动化方案的德国和日本,我国万名制造工人机器人拥有量仅36台,不及德日的十分之一。

 

  在《中国制造2025》,国家明确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产业列入“十三五”重点建设的十大领域。

 

  而在2016年4月出炉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年~2020年)》中,则提到预计到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10万台,服务机器人年销售收入超300亿元。

 

  针对机器人产业布局的地方政府支持力度也不断加大,例如,杭州市明确对符合“机器代人”条件的单个项目资助金额最高可达2000万;烟台出台政策规定,对该市企业研发生产的首台(套)机器人装备最高补贴100万元。

 

  从国家层面来看,机器人行业发展的风口已经降临。

 

  家电业进入“新常态”

 

  作为竞争最充分的制造产业,中国家电史可谓“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家电行业主营业务收入14605.6亿元,同比增长3.8%;利润总额1196.9亿元,同比增长20.4%。受益于产业升级和智能化发展,家电业终于走出了2013-2015年的“极度深寒”,但曾经的高度增长时代已经一去不返,家电业进入“新常态”模式。

 

  守成不易,开疆更难。家电,尤其是大家电的消费市场进入存量时代,仅靠消费升级带来的增长毕竟有限,而被视作下一个突破口的“智能家电”受制于技术因素,叫好不叫座。

 

  没有进步,便是退步。为了突破头上的天花板,2016年,中国家电三巨头启动了约800亿资金的并购之旅,先有海尔55.8亿美元收购美国GE厨电事业;再有美的收购东芝白电,37亿欧元收购库卡;格力拟130亿元收购珠海银隆。三巨头的频繁动作,侧面反映出大家都在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无论是横向、纵向还是跨界,有一个方向总比没有方向强。

 

  国内机器人呈现高端产业低端化

 

  机器人产业的热度已经炒起来,但产业整体质量不敢恭维。中国(广州)智能装备研究院院长程德斌指出,中国机器人产业现状是优质产能缺乏,落后产能过剩。

 

  而从上下游产业链来看。具有核心技术、利润空间的伺服电机、减速器、控制器、传感器等上游产业,基本为abb、安川电子、发那科和库卡四大国外企业垄断;中游机器人本体控制技术、人工智能等研发优势则掌握在苹果、谷歌、微软等互联网企业手中;只有下游系统集成领域,集中了众多机器人企业,且研发实力欠缺。

 

  以减速器为例,它作为连接动力源和执行装置的中间部件,可以精确控制机器人动作,传输更大力矩,对动作精度影响很大。目前高端RV减速器被日本公司垄断,一台精密减速器四巨头采购价为3万~5万元,而国内企业采购价一般在7万~12万元。

 

  目前,应用领域的机器人主要分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其中,展会上经常出现的可以唱歌、跳舞、与人对话的机器人,在专业人士眼中无异于一个泰迪熊玩具,机器人所需具备的感知、认知、轻量化、人机协作适应等特征在这些产品上基本不具备。而国产工业机器人则以中低端为主,主要是搬运和上下料机器人,大多为三轴和四轴,应用于汽车制造、焊接等高端领域的六轴或以上高端工业机器人市场主要被欧美日企业占据,国产六轴工业机器人占全国工业机器人新装机量不足10%。

 

  基于以上因素,《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未来,我国需在弧焊机器人、真空(洁净)机器人、手术机器人、智能护理机器人、人机协作机器人等领域做出突破。

 

  美的涉足机器人事业

 

  2014年,美的智能化蓝图起步,美的武汉空调智能工厂落成;2015年,美的集团与安川电机合作成立两家合资企业;2016年,美的并购德国库卡;2017年2月,美的获得以色列高创50%的股权。

 

  美的机器人事业部部长甄少强表示:“美的涉足机器人行业的初衷与大多数企业一样,降低劳动成本,提高生产效和产品品质。但随着‘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等升级路径的明晰,美的认识到机器人不仅可以作为生产辅助手段,还可以成为美的发展的‘第二条跑道’。”

 

  在降低劳动成本,提升生产效率方面,美的空调事业部副总经理乌守保深有体会:“2011年,美的空调营收规模500亿,工人数量在5万以上。而通过产业自动化升级,2014年营收接近700亿,工人数量约2.6万。未来,希望我们的营收破千亿时,工人人数能控制在2万以内。”据了解,经过大刀阔斧的改革,美的集团人工成本从2011年占营收的12%降至了2015年的6%,美的集团总裁方洪波则表态,未来,希望将美的员工总数控制在8万以内,效率提升1/3,合资安川、收购库卡都有这一因素的考虑在内。

 

  甄少强用“天时、地利、人和”描述了美的机器人的进入时机,制造业转型升级,国家政策大力扶持是天时,国内广泛的需求市场是地利,美的致力于自动化升级、拓展新利润增长点则是人和。

 

  迎合这一趋势,美的集团提出未来发展的“双智”战略,即全面开启智能家居与智能制造双升级,重点布局工业机器人与服务机器人。甄少强认为,美的“智慧家居”与机器人产业其实具有内在的互生性,当家电智能发展到一定程度,本质上便成为服务型机器人;而机器人技术——如人机交互、人机协同——的进步,又可以反向应用在家居智能化提升上。”

 

  借鸡生蛋的传统智慧

 

  国内机器人研发能力落后,国际巨头垄断堵截,自身缺乏相关产业运作经验,这些都是美的方面的不足之处,但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中国家电企业经过多年发展掌握巨额资金优势。2014年,美的集团营收1423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05亿元;2015年,美的营收1384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27亿元;2016年年报尚未出炉,但前三季度营收已达1171亿元,前三季度净利润128亿元。充裕的现金流夯实了美的“海外购”的基础。

 

  2015年8月,美的与安川电机合资成立广东安川美的工业机器人有限公司、广东美的安川服务机器人有限公司。其中,安川美的工业机器人公司美的方面参股49%,生产的机器人100%对美的供货,用于升级美的工厂的设备自动化;美的安川服务机器人公司美的出资60%,进行家用护理与康复机器人的研发与生产,在2016年年底已经推出首批新品,用于帮助四肢麻痹患者恢复运动机能,目前主要针对医疗机构出货。

 

  而按照美的一贯的并购套路——参股、磨合、提升占有率、收购——未来,对于安川电机提出收购方案,也不无可能。日方负责人小笠原浩对此的态度十分暧昧,当被媒体问及如果有中国企业提出收购方案时,小笠的回答是“我认为没有终极的反收购对策,我们能做的就是继续向市场推送展现我们出色技术的产品。”

 

  在与安川“探戈”共舞时,美的又迅速绑定了德国库卡。

 

  库卡公司的强项在汽车工业机器人与自动化解决方案,同时公司还涉及能源、电商、健康护理、消费电子电器、钢铁、航天、娱乐、塑胶、原子能行业自动化解决方案,库卡研发生产基地遍及欧、美、亚及大洋洲。1956年,库卡研发出首台用于冰箱和洗衣机的自动焊接设备;之后开始为大众、奔驰以及众多汽车制造商提供工业自动化解决方案及机器人;1973年研发出世界首台六轴工业机器人FAMULUS,如今已进化成为移动工业机器人KMRiiwa和轻量化感知机器人LBRiiwa;2007年,库卡推出KRtitan机器人,承重能力达1吨,适用于3200毫米的作用范围,是目前世界最大、力量最强的六轴工业机器人;如今,库卡七轴及以上机器人也陆续推广上市。

 

  2014年,库卡高精度单臂机器人对战乒乓球世界冠军蒂莫?波尔,虽然机器人最终落败,但对战过程中机器人宛如人手臂般的灵活伸缩、完全依据自己的感应及导航系统接发球及控球的能力既让人血脉偾张,又有些毛骨悚然。2017年,中国家电博览会上,LBRiiwa现场展示了倒酒与人机协作,不知观众当此时作何感受。

 

  目前,库卡拥有几乎可涵盖所有作业范围和负载能力的六轴机器人,耐高温、防尘及防水的机器人、应用于食品和制药行业的机器人、净化室机器人、堆垛机器人、焊接机器人、冲压连线机器人、架装式机器人和高精度机器人。今年,库卡计划在亚洲、欧洲和美洲增设5个生产基地。

 

  此外,今年2月美的参股的以色列高创公司在伺服电机和运动控制方面拥有强大的技术和产品储备,势必成为美的完善机器人和自动化产业布局上的有力支撑。

 

  “机器人的核心技术、核心零部件都掌握在外资企业手中,不是我们短期能赶上的,如果从低水平重复建设,美的胜出的机会太渺茫。只有与机器人领域的强手合作,才能实现共赢。”甄少强如是说。

 

  除了为自家家电智能工厂的建设出力外,美的未来必定会将“筷子”伸到其他人的“锅”里,卖产品,更要卖整体自动化解决方案。“机器人在汽车行业应用已经十分成熟了,急需寻找新的增长点,而3C产业目前是对机器人需求增长最快,潜力最大的领域。有针对性地开发适合3C产业升级的机器人对于行业来讲意义重大。”目前,美的与安川合作制造的通用机器人便是既可以用于美的自家设备,也可向其他家电企业销售的产品。

 

  观棋不语充分放权

 

  目前,美的在与机器人强手联合时,采取了充分的放权政策。无论是参股企业,还是收购企业,基本“不插手干预”。

 

  这几乎是美的传承自何享健的“遗传基因”。对于交接班时的方洪波,何享健是充分放手,坚决支持的态度,对于合作伙伴也是如此,譬如在与东芝合作时,何享健曾说过:“日本企业的管理非常良好,我们美的本身要向他们学习,而不是要去指挥他们。”

 

  为企业者的态度决定成败。

 

  在与安川合作时,美的是“少说多看多学”;在收购库卡时,美的集团与库卡签署了为期七年半的《投资协议》。

 

  协议期间,美的保证“没有促使库卡退市或对库卡进行重组的意愿”;“支持公司监事会及执行管理委员的独立性,并保持库卡融资策略的独立性”;“尊重库卡品牌及知识产权”,并需制定隔离防范协议,承诺保密商业机密和客户数据,以维持库卡与其一流客户及供应商的稳定关系。此外,美的承诺,不改变库卡全球员工的人数、关闭基地或采取任何搬迁行为。这种承诺,极其类似邓小平“港人治港,五十年不变”的政策。

 

  充分放权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维持管理层和人员尤其是核心技术人员的稳定性,最终释放更高效的生产率。

 

  在一系列的市场运作后,方洪波在2017年的新春开工致辞中预判2018年,美的营收铁定超过2000亿元,基本等于再造一个美的。而笔者认为,这个预判,靠谱!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