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参加西安交通大学增材制造国家研究院发展座谈会时,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中)介绍道,增材制造研究院重点解决领域内技术产生、扩散、中试的缺失环节,为行业提供共性技术,为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随着激光3D打印技术不断发展,其打印过程中热输入小、成形精度高、加工余量小的技术优势在解决零件加工及服役期间的损伤修复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图为利用3D打印技术为工业损伤零件进行修复。
2016年12月28日,位于渭南高新区的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内,渭南鼎信创新智造科技有限公司制造部李伯平(右)正利用3D打印机生产文化创意产品。
3月18日,在西安举行的中国西部装备制造业博览会上,陕西恒通智能机器有限公司的3D打印机前,围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观展客商。
1月6日,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小学3D打印课上,赵文安老师正在为学生讲解三角洲3D打印机运行原理。3D打印进入小学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高效完成创意构思、三维建模设计和成品打印的过程。
1月3日,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赛隆公司技术团队对等离子旋转电极制粉设备进行调试。该研制平台可用于制备3D打印、表面喷涂、注射成型以及传统粉末冶金近净成形等领域所需要的球形金属粉末。
2016年12月26日,C919大型民用客机3.07米的中央翼缘条工艺验证件被摆放在西安铂力特激光成形技术有限公司展厅内。在C919设计验证阶段,该公司利用金属3D打印技术解决了飞机中央翼缘条的制造工作,创造了全球最高的金属3D打印一次成型零部件纪录,并且最终得到“其性能与锻造件相当”的高度认可。
1月6日,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正在进行的3D打印钛合金胸骨置换术。第四军医大学3D打印研究中心实验室主任杨冠英告诉记者,得益于陕西省3D打印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国内仅有的10例3D打印钛合金陕报视觉二维码胸骨置换术中的8例就诞生于唐都医院胸腔外科。
陕西日报讯(记者赵晨 通讯员梁嘉赫)增材制造技术,即3D打印技术,是以数字模型为基础,将材料逐层堆积制造出实体物品的新兴制造技术。
作为全国率先发起研究增材制造技术的省份,近年来,陕西不断壮大培育形成了一批从事增材制造设备研发生产、材料制备、产品加工及技术服务的专业化企业,应用领域涵盖医疗、航空、航天、汽车、军工、模具等诸多领域。
2016年7月的一天,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胸腔外科主任李小飞教授收到一封海外邮件。发件人是一名因心脏搭桥手术而产生骨髓炎的加拿大女患者,她告诉李教授自己从海外媒体上得知唐都医院在2015年成功实施了世界首例3D打印钛合金胸骨置换术,她觉得困扰她两年多来的病痛可能因此会得到改善,就辗转进行联系。“从实施首例利用3D打印钛合金胸骨置换术以来,唐都医院已经累计利用3D打印技术实施手术数量已突破60例,这在全国都是十分罕见的。”第四军医大学3D打印研究中心主任曹铁生教授告诉记者。目前,这名51岁的加拿大患者正在积极办理来华签证,并为下一步来陕治疗进行准备。
不仅在医疗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日趋加快,传统制造业正向绿色化、智能化制造业发展,增材制造产业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作为我国增材制造技术研发的中心之一,陕西集中了以我国增材制造领域唯一的院士卢秉恒以及李涤尘、黄卫东、赵万华、洪军等为代表的领军人物。此外,西安交通大学是国内最早研究3D打印技术和产业发展的高等院校,率先开展了光固化快速成型、金属熔覆成型、生物组织制造等研究并在国内建立了20多家服务中心,而不久前落户陕西的我国第二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平台——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将重点解决3D打印产业共性的、关键的技术难题,更好地服务我省高端装备制造、医疗、文化创意等产业快速发展。依托西安交通大学快速制造工程研究中心、西北工业大学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金属多孔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增材制造重点研究机构,我省已培育形成一批产业化重点企业,充分发挥行业引领作用,带动陕西增材制造产业发展。
近年来,由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发起组建的陕西省增材制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搭建起产学研沟通桥梁的作用,该联盟迄今已有超过60家成员单位。同时,依托我省增材制造技术研发优势及产业基础,抢抓机遇,在现有西安高新区及渭南高新区增材制造基地基础上,进一步扩展范围,集聚上下游相关企业,扩大产业规模,占领增材制造产业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