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东告诉记者,他打算在做好技术和市场分析的基础上,在3D 打印领域创业发展,比如利用互联网平台,实现个性化的订单设计、制造。但他也发现,目前的创业团队中涉及这一领域的虽不在少数,模式雷同、涉猎面窄等现象较为明显,产业链有待完善,同时,需求端对于3D 打印优势和应用的认知也有待进一步提升……
现实难题:
突破技术瓶颈降低应用成本
3D打印技术也称为增材制造技术,它以数字模型为基础,把材料逐层堆积从而制造出实体物品,与以往的切削等减材制造技术相比,其优势不仅在于设计、加工产品更加灵活,而且有利于与数字化智能制造相融合。“很多企业都对我们的技术感兴趣,合作成功的案例不在少数,但就目前而言,增材制造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仍有不少亟待突破的技术瓶颈,同时,如何降低应用成本也是重要的现实难题。”在“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的活动现场,一家3D打印创业代表王晨辉向记者展示了他们的创业设计作品,他坦言,虽然大家都能够认识到,增材制造产业前景非常好,但就目前的发展状况而言,这一领域的创业比较分散,没有形成完备的产品评价体系和标准,应用成本比较高。“一些合作企业对大批量使用3D 打印生产制造零部件还是有些担忧,主要就是担心成本过高。”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创业创新领域中,不少在增材制造方面打拼的团队都将目光聚焦在轻型零部件加工、模具设计制造、非标准件制造等方面,他们对数字化远程生产的前景非常看好。“这是一种全新的模式,比如我们在西安的研发室里生成数据模型,远程传输至全球任一需求地,利用当地的3D打印设备便可完成远程制造。”有受访的创业代表说,但就目前而言,要想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加速实现产业化,从而扩大应用领域、降低综合成本。
本地优势:
产业化初具规模联盟效应初现
事实上,我市在增材制造领域具有明显的人才、技术、团队等优势。根据省发改委近日印发的《陕西省增材制造产业发展规划(2016年-2020年)》,我省增材制造技术研发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建立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等研究机构,专利技术数量居全国第一,多项重要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多个产业领域。
以我市为例,这里拥有一批从事增材制造设备生产、产品加工及技术服务等的专业化企业,应用领域涵盖航空、航天、汽车、模具、造船等诸多领域,产业化发展初具规模,有助于推动我市“增材制造”迈向全球产业化新高地。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等发起,多家单位共同参与成立的“陕西省增材制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通过统筹协调全省增材制造技术和产业相关资源,有效推动增材制造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协同发展。
产业聚集:
企业将拥有全流程发展基础环境
受访的创业团队负责人、专家学者普遍认为,产业化是降低增材制造应用成本的重要途径。根据《发展规划》,我省将形成骨干企业聚焦研发、装备及材料生产,中小企业着力开展应用产品及技术服务的分工协作发展格局,在产业布局方面,形成“三园五链七领域”空间布局,其中三大增材制造产业园区(“三园”)包括了西安高新区增材制造产业园区、西安经开区增材制造产业园区。
目前,增材制造技术还处于产业化初级阶段。我省将依托西安交通大学等增材制造核心研究机构,支持现有企业发展壮大,形成增材制造技术、装备、材料捆绑一体发展的大型综合性企业,培育以增材制造产品定制、技术服务为主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并且为企业创造基础研发、工程化研究、产品中试、推广应用、产业化全流程发展的基础环境。到2020年,我省将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区域增材制造产业体系,在全球增材制造市场所占份额显著扩大。